[ cháng ]
读音:cháng
拼音:chang
简繁:萇
五笔:ATAY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ATAY
笔画:7画
吉凶:暂无
仓颉:TPO
结构:上下
郑码:ECH
四角:44734
区位:6041
统一码:82CC
异体字:萇
英汉互译:averrhora carambola,surname
笔顺:横、竖、竖、撇、横、竖提、捺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773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397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苌姓主要源自:姬姓。
苌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敬王时期大夫苌弘后裔,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的记载,周敬王姬丐(姬匄,东周王)执政时期(公元前519~前476年在位),朝堂上个大夫名叫苌弘。苌弘,字叙,公元前575/565~前492年待考,古资中人(今四川资阳雁江区)。据典籍《图经》中记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周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在此期间,苌弘曾为周敬王的复国竭忠尽智。六年后的周敬王六年(晋顷公姬弃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苌弘争取到晋顷公以及晋国范氏和中行氏两大贵族势力的支持,因此周敬王在晋国军队的帮助下,彻底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
在周敬王二十七~二十九年(晋定公姬午十九~二十一年,公元前493~491年),晋国发生了“六卿之乱”事件,由于苌弘出面帮助范氏和中行氏,对赵氏家族集团不利,因此赵简子派遣大夫羊舌肸(叔向)对周敬王施反间计,苌弘由此被生性多疑的周敬王杀害,终年八十三岁或七十三岁,待考。据典籍《庄子·外物篇》中的记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后世的千古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苌弘化碧”等,即由此而来。对于孔子与苌弘的会晤,史称“访弘问乐”,其后孔子传授三千弟子的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中,“乐以发和”的思想即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
在苌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苌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苌氏正宗。苌氏族人大多尊奉苌弘为得姓始祖。
苌姓起源二
源于西南夷,出自古代蜀地夷侯苌氏,其源待考。据汉朝时期的《繁长张禅等题名碑》上碑刻的记载中有“夷侯苌竟舒”,这说明在西蜀地区少数民族中即有苌氏,且为其大姓之一。近有学者指认上述第一个渊源中的苌弘即为西蜀人,所以应出西南夷族,因为传说他就是古资中人。据说,人们在四川省资中县中,发现了苌弘早年读书之地的遗迹,即发轮镇龙水村中的“苌弘读书台”等,因此还建有“苌弘祠”。
可惜,此考古鉴证不足,因此民情可宥,世毋定论且仍有争议,只能有待进一步考证。
得姓始祖
苌弘。
苌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在第八百二十二位,以魏郡为郡望。
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有苌家庄,据说是明朝初期有苌氏族人迁来该地,因以为名。当代苌氏族人在安徽、河南等省份有大量分布。
河南省内黄县宋村乡有一东沟村大部都姓苌。
河南省封丘县鲁岗乡苌寨村、冯村乡大里薛村、居厢乡大沙村都是苌姓为主
湖北省丹江口市柳河口村4组(原苍子沟村2组)大多都姓苌,现有大部分因“南水北调”工程搬迁至天门多宝镇,第二次为国家的水源储备建设背井离乡。
安徽主要分布在泗县大庄镇。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苌家庄村,大多都为苌姓,除外来姓氏苏氏,其余均为苌姓,传闻是明朝燕王扫北时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邺郡堂、临漳堂。
典乐堂:据唐朝诗人韩愈《师说》一文中记载:孔子师苌弘、郯子、师襄、老聃。各师教艺不同,苌弘教孔子学音乐,故:由苌弘指点,孔子学音乐而得名,因此苌氏堂号称“典乐”。
一、苌(萇)chá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介休、临汾,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乳源,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左传》周大夫苌弘之后。望出魏郡东平。”此以名为氏。
2、《姓氏考略》注引《张禅题名碑》云:“蜀之夷侯有苌氏。”
3、或为苌伯氏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苌伯”云:“……后简为姓‘苌’。”
二、苌(萇)
苌姓分布:台湾台北、桃园、屏东、江西定南、北京、河北无极、河南郑州、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苌姓起源:
1、周敬王大夫苌弘食采于苌(故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
2、蜀之夷侯有苌氏,见《张禅题名碑》。
苌姓名人:
苌奴、三国时袁术将。苌孕秀,清顺治乙未进士。
郡望:魏郡、东平。
苌姓古代名人
苌弘(?-公元前492年),字苌弘,孔子师。东周蜀人(出生于今四川省资中县西北边境与资阳市相邻一带),周代著名学者、政治家。少时喜欢读书,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今资中县发轮乡龙水村有“苌弘祠”、“苌弘读书台”遗址。据《史记·封禅书》:“苌弘以方事周灵王”。《天官书》言天数者称“周室史佚、苌弘”,至周景王时仍任大夫,常应对星象吉凶征兆之事。周敬王即位(公元前519年),参谋迁都辅佐兴邦有功,升任内史大夫,执掌朝政,周敬王二十四至二十五年间(公元前496-公元前495年)孔丘曾访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与天文知识。二十八年(公元前492年),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施反间计,周敬王信谗杀苌弘(见《左传》衷公三年),世传蜀人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玉(见《望庄子·外物篇》、《升庵外集》)。“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仙,土色尚青。”(见《图经》)《资中县志》有传。
苌凤唐代,制笔艺人,文学家很喜欢他制的笔。罗隐精通书法,有一次他对制笔的工匠苌凤说:“毛笔,是文章的本钱,今天我帮你卖个好价钱。”就送给苌凤一百幅雁头笺纸,结果士大夫们一个接一个上门问价格,也有的用彩罗大组(用彩色丝织成的宽带子)去换他的笔。苌凤一次就获得千金。罗隐的名气之大,亦由此可见。
苌乃周清代,汜水县苌家村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武术家,苌家拳的创始人。汜水县的苌家村的黄河南岸,与陈家沟相距不远。现在陈家沟还流传着苌乃周学艺陈继夏的故事。陈继夏为陈氏十二世,乾隆末年人。陈继夏农闲时不是练拳,就是绘画,他不仅画艺高超,还精太极拳,据说关帝庙的壁画都出自陈继夏之手。有一天,陈继夏正在村西的古圣寺画像,这时有人轻轻走到他背后,用双手按住他的两肩。陈继夏正聚精会神地画画,没顾得上回头看一看,就条件反射般地一抖,那人不由得双脚离地,在空中翻了个跟头。他惊叫一声,心想非得摔伤不可。没想到那人落地时非常稳,他不由得暗自称奇。这个人就是苌乃周。苌乃周少年时学习少林拳,力大无比,只可惜不会用巧劲,于是他就想到陈家沟请教,学习太极拳之妙。陈继夏无意中使出的功夫,让他大开眼界,敬佩不已。后来,陈继夏和苌乃周结合为知交,陈继夏教苌乃周太极拳,苌乃周则将自己创编的子午鸳鸯钺套路传给了陈继夏。
苌孕秀清代,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三甲一百六十名进士。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邺郡堂、临漳堂。
典乐堂:据唐朝诗人韩愈《师说》一文中记载:孔子师苌弘、郯子、师襄、老聃。各师教艺不同,苌弘教孔子学音乐,故:由苌弘指点,孔子学音乐而得名,因此苌氏堂号称“典乐”。
一、苌(萇)chá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介休、临汾,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乳源,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左传》周大夫苌弘之后。望出魏郡东平。”此以名为氏。
2、《姓氏考略》注引《张禅题名碑》云:“蜀之夷侯有苌氏。”
3、或为苌伯氏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苌伯”云:“……后简为姓‘苌’。”
二、苌(萇)
苌姓分布:台湾台北、桃园、屏东、江西定南、北京、河北无极、河南郑州、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苌姓起源:
1、周敬王大夫苌弘食采于苌(故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
2、蜀之夷侯有苌氏,见《张禅题名碑》。
苌姓名人:
苌奴、三国时袁术将。苌孕秀,清顺治乙未进士。
郡望:魏郡、东平。
一、苌(萇)chá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介休、临汾,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乳源,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左传》周大夫苌弘之后。望出魏郡东平。”此以名为氏。
2、《姓氏考略》注引《张禅题名碑》云:“蜀之夷侯有苌氏。”
3、或为苌伯氏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苌伯”云:“……后简为姓‘苌’。”
二、苌(萇)
苌姓分布:台湾台北、桃园、屏东、江西定南、北京、河北无极、河南郑州、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苌姓起源:
1、周敬王大夫苌弘食采于苌(故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
2、蜀之夷侯有苌氏,见《张禅题名碑》。
苌姓名人:
苌奴、三国时袁术将。苌孕秀,清顺治乙未进士。
郡望:魏郡、东平。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邺郡堂、临漳堂。
典乐堂:据唐朝诗人韩愈《师说》一文中记载:孔子师苌弘、郯子、师襄、老聃。各师教艺不同,苌弘教孔子学音乐,故:由苌弘指点,孔子学音乐而得名,因此苌氏堂号称“典乐”。
一、苌(萇)chá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介休、临汾,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乳源,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左传》周大夫苌弘之后。望出魏郡东平。”此以名为氏。
2、《姓氏考略》注引《张禅题名碑》云:“蜀之夷侯有苌氏。”
3、或为苌伯氏所改。《中国姓氏大全》注“苌伯”云:“……后简为姓‘苌’。”
二、苌(萇)
苌姓分布:台湾台北、桃园、屏东、江西定南、北京、河北无极、河南郑州、陕西渭南等地均有此姓。
苌姓起源:
1、周敬王大夫苌弘食采于苌(故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
2、蜀之夷侯有苌氏,见《张禅题名碑》。
苌姓名人:
苌奴、三国时袁术将。苌孕秀,清顺治乙未进士。
郡望:魏郡、东平。
其他姓氏
[ 苌 ]字的同音字 - [ chang ]
[ 苌 ]的同部首字 - [ 艹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