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学生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chǒng ]

读音:chǒng

拼音:chong

简繁:寵

五笔:PDXB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PDXB

笔画:8画

吉凶:吉

仓颉:JIKP

结构:上下

郑码:WDGM

四角:30414

区位:1972

统一码:5BA0

异体字:寵

英汉互译:favorite,concubine,favor

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横、撇、竖弯钩、撇、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19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宠姓的来源

宠姓主要源自:姬姓。

1、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春秋末期孔门弟子公孙宠,又名公孙砻(公元前498~前?年),字子石,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位列前三十五大贤。关于公孙宠,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称其为卫国人,比孔子小五十三岁;王肃也在《孔子家语》中注称其为卫国人;但郑樵在《左传·索隐》中则称其为楚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宠”、“龙”二字可假借互用,孔子在整编《诗经》时就多将“宠”字化“龙”字,因此在一些史籍中亦称公孙宠为“公孙龙”。在公孙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宠氏、龙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宠氏史称正宗。姬姓宠氏族人大多尊奉公孙宠(公孙龙、公孙砻)为得姓始祖,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óng。

2、第二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臣子受帝王君主之宠幸而为,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宠氏望出南昌、雁门。其先得幸于君,因以为姓。如宠氏、赏氏。在历史上很早就有宠氏、赏氏、幸氏这一类姓氏,其起源于帝王君主之“宠、赏(党)、幸”。在古代,臣子民众多以受到国君的宠幸为荣,且历朝历代皆有因宠得爵之“宠号”、“宠禄”、“宠势”等得人物,故而以为此氏,但这部分宠氏族人的姓氏起源之朝代与具体时间、人物都比较难以考证,因此有日本茨城基督教大学的上田武教授和广西大学中文系的李寅生教授二人合文认为:“世上不可能有宠姓,可能是庞字的误写。”

除了上述第一个渊源之外,在典籍《正字通》和史籍《三国志》、《资治通鉴》中,皆明确记载有汉顺帝执政时期的忠直太尉宠参、汉献帝执政时期的益州牧刘璋(字季玉,公元?~220年待考)属将巴西太守宠羲、以及曹魏时期的雍州刺史张既(字德容,公元?~223年待考)门生酒泉郡令宠淯等人,显然,在汉朝至三国时期就有这一类宠氏族人的存在,田武、李寅生二教授仅凭《集解·徐广》中对“雠、庞二字作‘宠’”之释而断言“不可能有宠姓”,实属考证、行文两不慎。

在今天的日本,水俣病临床医学研究专家大野哲夫(公元1948~今)就提供了两部《宠氏家谱》镌本,分别为唐、宋两朝时期的撰刻版,两版皆记录其第一世祖名叫宠良壁,他于东汉末年为避战乱携族人辛苦渡海迁徙至日本国九州本岛,如今已是日本国的著姓家族之一。

宠姓得姓始祖

公孙宠(公孙龙、公孙砻)

南昌郡:即今江西南昌市。春秋战国时期属吴楚。秦朝时期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朝。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大将军灌婴率兵南下,进驻南昌;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立豫章郡,领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境大部,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二名称。据传,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自西汉以来,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县的治所,故人们或以郡名,或以州道名,或以路府名,或以县名,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王莽篡汉后的西汉朝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南昌县易名宜善,故南昌又有了“宜善”一名。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罢豫章郡置洪州,治所在豫章(由南昌县改),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洪州”之名。唐朝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豫章郡改名为章郡,“章郡”又成了一个名称。唐朝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豫章县改名钟陵县,南昌又称“钟陵”。南宋、元朝时期,洪州为隆兴府、隆兴路、龙兴路,治所为南昌、新建,“隆兴”、“龙兴”、“新建”的新名称又出现了。明朝初年,龙兴路改江都府,所以南昌又称“洪都”。此外,赣江,古亦称章江,所以在古籍中,南昌城又被称为“章江城”、“江城”。后来,又因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其地,而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城”、“八一城”。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以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故称雁门关。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南昌堂:以望立堂,亦称豫章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一、(寵)chǒng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陕西之韩城,浙江之余姚、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二、(寵)

宠姓分布:江苏武进、河南林县、浙江萧山、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

宠姓起源:见《姓苑》。

宠姓名人:

宠义,三国时蜀汉长史。宠令图,五代时后晋人,李金署为中门使,见《姓苑》。

宠姓历史名人

宠姓近代名人

宠玉贞(公元?~1905年),女;上海人。著名上海唐镇露德圣母堂建址提供者。中国著名的天主教露德圣母堂位于唐镇老街、曹家沟东。早在一百五十余年前,唐墓桥已有天主教教堂(会口)。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已有育婴堂。到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唐墓桥会口已成为天主教浦东北部的中心,内部中心为南汇的汤家巷。这座人口密集的堂口,方圆四平方公里,有众多的虔诚的教徒,小堂口拥挤不堪,很有盖造一座大圣堂的必要。

郡望

南昌郡:即今江西南昌市。春秋战国时期属吴楚。秦朝时期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朝。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大将军灌婴率兵南下,进驻南昌;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立豫章郡,领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境大部,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二名称。据传,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自西汉以来,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县的治所,故人们或以郡名,或以州道名,或以路府名,或以县名,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王莽篡汉后的西汉朝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南昌县易名宜善,故南昌又有了“宜善”一名。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罢豫章郡置洪州,治所在豫章(由南昌县改),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洪州”之名。唐朝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豫章郡改名为章郡,“章郡”又成了一个名称。唐朝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豫章县改名钟陵县,南昌又称“钟陵”。南宋、元朝时期,洪州为隆兴府、隆兴路、龙兴路,治所为南昌、新建,“隆兴”、“龙兴”、“新建”的新名称又出现了。明朝初年,龙兴路改江都府,所以南昌又称“洪都”。此外,赣江,古亦称章江,所以在古籍中,南昌城又被称为“章江城”、“江城”。后来,又因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其地,而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城”、“八一城”。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以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故称雁门关。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南昌堂:以望立堂,亦称豫章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一、(寵)chǒng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陕西之韩城,浙江之余姚、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二、(寵)

宠姓分布:江苏武进、河南林县、浙江萧山、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

宠姓起源:见《姓苑》。

宠姓名人:

宠义,三国时蜀汉长史。宠令图,五代时后晋人,李金署为中门使,见《姓苑》。

姓氏源流

一、(寵)chǒng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陕西之韩城,浙江之余姚、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二、(寵)

宠姓分布:江苏武进、河南林县、浙江萧山、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

宠姓起源:见《姓苑》。

宠姓名人:

宠义,三国时蜀汉长史。宠令图,五代时后晋人,李金署为中门使,见《姓苑》。

堂号

南昌郡:即今江西南昌市。春秋战国时期属吴楚。秦朝时期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朝。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大将军灌婴率兵南下,进驻南昌;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立豫章郡,领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境大部,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二名称。据传,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自西汉以来,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县的治所,故人们或以郡名,或以州道名,或以路府名,或以县名,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王莽篡汉后的西汉朝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南昌县易名宜善,故南昌又有了“宜善”一名。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罢豫章郡置洪州,治所在豫章(由南昌县改),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洪州”之名。唐朝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豫章郡改名为章郡,“章郡”又成了一个名称。唐朝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豫章县改名钟陵县,南昌又称“钟陵”。南宋、元朝时期,洪州为隆兴府、隆兴路、龙兴路,治所为南昌、新建,“隆兴”、“龙兴”、“新建”的新名称又出现了。明朝初年,龙兴路改江都府,所以南昌又称“洪都”。此外,赣江,古亦称章江,所以在古籍中,南昌城又被称为“章江城”、“江城”。后来,又因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其地,而被人们称之为“英雄城”、“八一城”。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以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故称雁门关。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南昌堂:以望立堂,亦称豫章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一、(寵)chǒng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陕西之韩城,浙江之余姚、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二、(寵)

宠姓分布:江苏武进、河南林县、浙江萧山、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

宠姓起源:见《姓苑》。

宠姓名人:

宠义,三国时蜀汉长史。宠令图,五代时后晋人,李金署为中门使,见《姓苑》。

[ 宠 ]字的同笔画 - [ 8 ]


宠姓,宠姓怎么念,宠姓的来源,宠姓历史名人,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bjx/chong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