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ài,dǎi ]
读音:dài,dǎi
拼音:dai,dai
简繁:逮
五笔:VIPI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VIPI
笔画:11画
吉凶:暂无
仓颉:YLE
结构:半包围
郑码:WXKV
四角:35309
区位:2094
统一码:902E
异体字:迨,?,?,隶,逯
英汉互译:seize,catch,reach,arrive
笔顺: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898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逮姓主要源自:姬姓、嬴姓、芈姓。
逮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位迹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有官员迹人,亦称及人、伋人。在古代,“人及”字义就是“逮”,而“逮”即“逯”的古体字,因此又称逮人、逯人。
逮人,专职掌管王室御设的行猎场所即围场,防止他人偷猎,保护围场内各种动物,探寻记录动物行踪,以供君王狩猎。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迹人,掌邦田之地政……禁麋鹿卵者,与其毒矢者。”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均设有逮人之官,到南北朝的北周时期,亦设有司迹中士,亦称司逮中士,官秩正二命(从八品),隶属于秋官府管辖,下属有司逮下士若干。
在典籍《唐韵》中有注释:“逯,姓也。逯音禄,又音鹿。今东郡有逯姓,二音并行。书本逯字或作逮。今河朔有逮姓,自呼音徒戴反,其义两通。”
在逮人、司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逮氏,亦有称迹氏、及氏、逯氏、伋氏者,逮氏读音作dài(ㄉㄞˋ)。
逮姓起源二
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邑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逯”是一个地名,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个邑名叫逯(今山西永和),后来有一秦国大夫被封于逯邑,建逯城,其后人就以封邑名为姓氏,称为逯氏。唐朝时期,松赞干布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就是通过逯城回归吐蕃王朝的。
在秦汉之际,“逯”、“逮”二字通义通假,因此逯氏亦称逮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lù(ㄌㄨˋ)。
逮姓起源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邑名,亦以邑名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付逯城(今河南沁阳),楚王族中有被封于付逯城者,其后代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付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逯氏。
在秦汉之际,“逯”、“逮”二字通义通假,因此逯氏亦称逮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lù(ㄌㄨˋ)。
今山西省的清徐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山东省的淄博市、潍坊市等地,均有逮氏族人分布。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复置广平郡,辖境扩大。隋朝开皇初年废黜。
临河郡:南北朝时期北齐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临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县。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
付逯城:亦称河内县、沁阳县。夏王朝时期为覃怀地,属冀州。商王朝时期为鄂侯国,属畿内。西周时期为邘国地,又为雍国之西境;春秋时期为周地、郑地,后又为晋国之野王邑,再后为楚国所占。战国时期为魏国之地,后又属韩国,再后为卫国。秦朝时期为河内郡所辖的野王邑。汉朝时期置野王县,后析为武德、波二县。晋朝时期废黜,恢复野王县,郡治由怀移至此县。隋朝时期改为河内县,因在黄河北。唐朝时期析为太行、忠义、紫陵三县,旋复合为河内县,为怀州治所。宋朝时期析置武德县,不久复并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怀州。金国时期为南怀州治。元朝时期属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朝时期属怀庆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沁阳县先后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以后,改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改属焦作市。1989年9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沁阳市直属于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
广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时期的孝子逮相,广宗人,诸生。明嘉靖中期,母殁,庐墓三年,躬自负土成坟,时有大水而不浸其庐,远近称异。
一、逮d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阳泉,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引《汉书·颜注》云:“今河朔有逮姓。”
二、逮dì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
三、逮
逮姓分布:河南卫辉、甘肃康县、河北等地均有此姓。
逮姓起源: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郡望:河朔。
逮姓古代名人
逮并汉朝,(生卒年待考),亦称逯并。著名大臣、蒙乡侯。西汉孺子婴居摄三年(公元8年),逮并被封为蒙乡侯。,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廷下大司马孔永认为王莽为事无常,遂辞职,逮并继任为大司马。新朝于凤元年(公元14年),在王莽推行新政改革,即更改地方官制和政区建制的过程中,大司马逮并被免职。新朝地皇四年(西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绿林起义军拥立刘氏宗亲刘玄称帝,年号定为“更始”,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这使王莽的新朝政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冲走这个不好消息带来的晦气,王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老,他还特意将自己的胡子染成了黑色。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王莽的败亡命运。当年的农历6月,王莽派出的军队和起义军在昆阳交战,结果王莽军全军覆没。起义军乘胜直捣长安。农历10月1日,义军攻进了长安的宣平门。王莽被城内响应义军的一名商人杜吴杀死。王莽政权败亡后,更始帝刘玄大肆屠戮新朝官吏,逮并因在新朝中任过重职,全族遂避难逃亡,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姓氏古体字“逯”为姓氏者,称逯氏,其实还是同一姓氏字。也有改用先祖名字称并氏者。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复置广平郡,辖境扩大。隋朝开皇初年废黜。
临河郡:南北朝时期北齐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临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县。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
付逯城:亦称河内县、沁阳县。夏王朝时期为覃怀地,属冀州。商王朝时期为鄂侯国,属畿内。西周时期为邘国地,又为雍国之西境;春秋时期为周地、郑地,后又为晋国之野王邑,再后为楚国所占。战国时期为魏国之地,后又属韩国,再后为卫国。秦朝时期为河内郡所辖的野王邑。汉朝时期置野王县,后析为武德、波二县。晋朝时期废黜,恢复野王县,郡治由怀移至此县。隋朝时期改为河内县,因在黄河北。唐朝时期析为太行、忠义、紫陵三县,旋复合为河内县,为怀州治所。宋朝时期析置武德县,不久复并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怀州。金国时期为南怀州治。元朝时期属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朝时期属怀庆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沁阳县先后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以后,改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改属焦作市。1989年9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沁阳市直属于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
广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时期的孝子逮相,广宗人,诸生。明嘉靖中期,母殁,庐墓三年,躬自负土成坟,时有大水而不浸其庐,远近称异。
一、逮d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阳泉,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引《汉书·颜注》云:“今河朔有逮姓。”
二、逮dì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
三、逮
逮姓分布:河南卫辉、甘肃康县、河北等地均有此姓。
逮姓起源: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郡望:河朔。
一、逮d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阳泉,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引《汉书·颜注》云:“今河朔有逮姓。”
二、逮dì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
三、逮
逮姓分布:河南卫辉、甘肃康县、河北等地均有此姓。
逮姓起源: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郡望:河朔。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复置广平郡,辖境扩大。隋朝开皇初年废黜。
临河郡:南北朝时期北齐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临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县。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
付逯城:亦称河内县、沁阳县。夏王朝时期为覃怀地,属冀州。商王朝时期为鄂侯国,属畿内。西周时期为邘国地,又为雍国之西境;春秋时期为周地、郑地,后又为晋国之野王邑,再后为楚国所占。战国时期为魏国之地,后又属韩国,再后为卫国。秦朝时期为河内郡所辖的野王邑。汉朝时期置野王县,后析为武德、波二县。晋朝时期废黜,恢复野王县,郡治由怀移至此县。隋朝时期改为河内县,因在黄河北。唐朝时期析为太行、忠义、紫陵三县,旋复合为河内县,为怀州治所。宋朝时期析置武德县,不久复并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怀州。金国时期为南怀州治。元朝时期属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朝时期属怀庆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沁阳县先后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以后,改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改属焦作市。1989年9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沁阳市直属于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
广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时期的孝子逮相,广宗人,诸生。明嘉靖中期,母殁,庐墓三年,躬自负土成坟,时有大水而不浸其庐,远近称异。
一、逮d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阳泉,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引《汉书·颜注》云:“今河朔有逮姓。”
二、逮dì
《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并注此音。
三、逮
逮姓分布:河南卫辉、甘肃康县、河北等地均有此姓。
逮姓起源: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郡望:河朔。
其他姓氏
[ 逮 ]的同部首字 - [ 辶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