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学生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lóu ]

读音:lóu

拼音:lou

简繁:婁

五笔:OVF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OVF

笔画:9画

吉凶:吉

仓颉:FDV

结构:上下

郑码:UFZM

四角:90404

区位:3406

统一码:5A04

异体字:婁,?,?,?,?,?,?,?

英汉互译:surname,a constellation,to wear

笔顺:点、撇、横、竖、撇、捺、撇点、撇、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382018年2014年
2013年2022007年2006年229
1995年2241987年2251982年258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39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娄姓的来源

娄姓主要源自:姒姓。

中国姓氏之一,读音【lou】,现分布较为广泛。

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25位;且其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的行列。

娄姓 主要源流分别为:一、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传至第五王为少康。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代贤王的后裔,把少康的后裔东楼公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遂为杞国。春秋时,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被迫东迁,后来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杞君有一支子孙封在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遂以地名为姓。二、出自少数民族改姓。三、一种说法是以国名为氏。

娄(Lóu)姓源出有:

娄姓起源一

远祖始于商,是古代帝王颛大禹之后。据传说,黄帝历五世而生禹。大禹,姓姒,号文命,生于公元前2277年,由于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修己)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舜帝便赐予禹姒姓。后来禹因治水有功,后受舜禅让而称帝。大禹逝世于公元前2213年,终年六十四岁。大禹之子姒启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体系夏王朝。传至大禹第十四世孙姒癸(姒履癸),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因此成汤起而反之,率领其他诸侯国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汤赐姒癸为“桀”,关在巢邑(今安徽巢湖)反省,因而史称其为“夏桀”。在夏王朝覆灭时,夏桀之子姒仲和、姒仲礼兄弟俩避祸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牧牛为生,因此改姓为娄氏。“娄”字古义为“系牛”,就是牧牛。

娄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武王姬发灭商纣后,就开始寻找大禹的后裔。直到周成王姬诵开始追封先贤古帝后裔时,终于发现大禹的第三十六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便把他召来,特赐“木”为“楼”,封为东楼公,封他到杞邑(今河南杞县)延续古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到了战国时期的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杞简公姒春四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一举灭杞国,杞简公在位仅四年,就成了杞国的末代君主。

杞简公有一支子孙先前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灭国后遂改以地名为姓氏,亦称娄氏,世代相传至今。

娄姓起源三

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大禹帝臣子犁娄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夏禹臣有犁娄氏,见岳价经。”犁娄氏,是传说中大禹属下的一个臣子,他发明了耕地的犁,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大禹因此大功赐他名为犁娄氏。据说犁娄氏是一个急性子,因此给大禹添了不少乱子,但也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立了不少功勋。

在犁娄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娄氏。

娄姓起源四

一说出自邾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有个邾娄国(今山东邹县)。邾娄国,就是邾国,又名朱国、邹国、驺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曹氏。据历史文献《滕县金石志》记载:“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父诸器……其中鬲、盘、匜等铜器铭文中,皆有邾字。”在《公羊传.隐公元年》中有“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何休注:“邾人语声后曰娄故曰邾娄。”《礼记.檀弓上》:“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陆德明《释文》:“邾人呼邾声曰娄故曰邾娄。《公羊传》与此记同《左氏》﹑《谷梁》但作邾。”亦以喻微贱的家族。因此可见邾娄的称呼是后人对邾国的一种称呼,邾国后人可能有因此改称娄姓的,但其可信度也就降低。

娄姓起源五

源自春秋时期齐国隐士赣娄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宋朝学者邵思在《姓解》中记载:“赣娄,:齐有隐士赣娄子,著书五篇。”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周有赣娄子。”

在赣娄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名“赣娄”为复姓者,称赣娄氏,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赣氏。

娄姓起源六

源自彭祖的弟子离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彭祖,姓卅名铿,一称彭铿,传说他以长寿之道见称。彭祖原来是先秦时期传说中的仙人,后被道教奉为仙真。相传他于农历6月6日出生,其父亲陆终,母亲女嬇,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也是黄帝的第八代裔孙。离娄,就是彭祖所收的少数弟子之一,他后来可以察视百步之外,能明察秋毫,史称其离娄公。孟子在后来专门论道:“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特别指出君主为政要“明察秋毫”。

在离娄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离娄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离氏。

娄姓起源七

古代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白马羌豪有楼氏;

娄姓起源八

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匹娄氏(疋娄氏)、伊娄氏、盖娄氏、乙那娄氏(壹那娄、一那娄)等诸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一并改为单字汉姓“娄”,亦称娄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娄姓起源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裕瑚噜氏,以地为氏,满语为Yuhuru 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西南,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裕瑚鲁(今黑龙江右岸俄罗斯耶拉布加)、长白山区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娄氏、玉氏、裕氏、于氏、余氏等。

宋代时期,娄姓大约7万人,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等地。明朝时期,娄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三万两千人,在全国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浙江。

娄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25位,人口约43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娄姓人口聚集排名前三的地区为贵州省、河南省、山东省。娄姓人口分布如下:

吉林省白山市、敦化市、河口市、集安市、吉林市;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绥芬河市;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焦作市温县西南冷村、博爱县、开封市通许县、许昌市长葛县、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原阳县、信阳市明港区、濮阳市、漯河市临颖县、商丘市睢县、平顶山市叶县、漯河市、永城市、周口市商水县巴村镇;

贵州省的遵义市、绥阳县、仁怀县、桐梓县、安顺市、余庆县、凤冈县、湄潭县、兴仁县、金沙县、安顺市、兴义市、毕节地区、贵阳市、黔东南州、黔南州;

陕西省的西安市、安康市岚皋县;

河北省的沧州市、唐山市玉田县;

浙江省的瑞安市、杭州市萧山区、金华市、龙泉县、台州市、东阳市、绍兴市;

山东省的济南市平阴县、栖霞市、曲阜市、泰安市新泰县、五莲县、日照市、滕州市、莱州市、诸城市、安丘市、临沂县、邹城县、章丘市、荣城市、聊城市东阿县;

江苏省的南京市、徐州市、邳州市、如皋县、苏州市、泰州市、铜山县、连云港市东海县、兴化县;

重庆市的万盛区,江西省的九江市、抚州市临川县、赣州市会昌县;

湖北省的荆州市、孝感市、恩施市、咸宁市、武汉市;

安徽省的合肥市、天长县、明光市、泗县、宿州市、滁州市、巢湖市;

云南省的昆明市石林区、保山市龙陵县;

湖南省的长沙市、浏阳市、娄底市、沅陵市、怀化市、张家界市、常德市桃源县;

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越南、新加坡、美国。

以上地区和国家均有娄氏族人分布。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衢县)、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县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东阳堂:以望立堂。

谯郡堂:以望立堂。

自干堂:以望立堂。

有容堂:以望立堂

敬德堂:以望立堂

一、(婁)ló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河口、陇川,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畲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亦作 ‘偻’。《风俗通》云: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或以邾娄为氏。陆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赐姓为曹。邾,即安之后;挟,安之裔。曰邾挟,周初受封为附庸,挟之后不得其名字。”此“以国为氏”,系出曹姓。

2、《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娄氏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孙东楼公封於杞,为楚所灭,子孙食邑於娄,因以为氏。城阳诸县有娄乡是也。”

3、郑樵又云:“疋娄氏改为娄氏。”“疋娄”,或作“匹娄”。《姓氏考略》注引《魏书·官氏志》云:“后魏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并改为娄。”则此似应出自鲜卑族。

4、《姓氏考略》又注:“离娄之后。”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视力极好。其后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5、畲族之娄姓,相传为槃瓠 (盘古) 的后代。《中国人的姓名·畲族》引清代光绪间褚成允所编《遂昌县志》云:“畲民有雷、兰、钟、盘、娄五姓,本槃瓠遗种……”汉代有娄寿;北魏有娄提,代人,太武时封真定侯;唐代有娄师德;宋代有娄机,嘉兴人,参知政事;明代有娄志德,项城人,福建布政使。

二、(婁)lǚ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集韵》云:“娄,亦姓。”。一音lóu,为现行姓氏。

三、(婁)

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贵州、江西、黑龙江、河南等省均多此姓,4省娄姓约占全国汉族娄姓人口62%。

娄姓起源:

1、离娄之后有娄氏。离娄为黄帝时圣人,能视百步之外,察秋毫之末。

2、系自姒姓。夏少康裔孙封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曰东楼公后,为楚所灭,改食邑于娄(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40里),因以为氏。

3、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6里之邾城)之后有邾娄氏、娄氏,见《风俗通》。

4、北魏时改代北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为娄氏。

5、唐时吐谷浑人姓,见《元和姓纂》。

6、满、畲、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娄姓名人:

娄寿,汉时南阳人。娄伏连,北魏时代人,世为酋帅,太武时迁光禄勋,封广陵王。

郡望:谯郡。

变化:亦作偻。

娄姓历史名人

娄姓古代名人

娄敬汉朝,因建议刘邦入都关中有功,被赐姓刘。汉高祖刘邦被匈奴打败后,他曾提出“和亲”政策,被刘邦采纳。

娄圭东汉末年,字子伯,南阳人。初依刘表,后归曹操,战马超,建议夜建土城,倒水冻之,大败马超,圭功最多,曹操慨叹已计不及圭,后以恃旧不逊被杀。

娄昭南北朝,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祖父提,雄杰有识度,家僮千数,牛马以谷量。性好周给,士多归附之。魏太武时,以功封真定侯。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娄太后南北朝,名昭君,北齐代郡平城(今大同)人,鲜卑族人,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太原王娄昭的姐姐,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后,文宣帝高洋、文襄帝高澄、孝昭帝高演的生母。

娄逞南朝,齐东阳人,女扮男装,遍游公卿间,官至扬州议曹从事。后事发被驱归籍。

娄师德唐朝,大臣。曾任监察御史,应诏从军,功吐蕃,八战八捷。后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掌管朝政,总管边要达30年之久。为人宽厚,能容人。他的弟弟当了代州刺史,要赴任时,他问:“容宠已极时,你怎样避免别人的嫉妒呢?”他弟弟说:“如果有人吐唾沫在我脸上,我抹掉就算了。”他说:“不要抹掉,要心平气和地让唾沫自己干掉。”

娄殿邦唐朝,名将。曾任徐州总戎之职,镇江南徐州沛县,唐僖宗乾符三年,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娄殿邦为副将,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娄殿邦之子娄珊,梁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娄僧宋朝,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节。时仁宗赵祯刚出世,啼哭不止,知娄僧有奇术,遂召入宫。僧按幼主头顶,曰:“莫叫,莫叫,何以当初莫笑。”哭声乃止。

娄寅亮宋朝,温州永嘉人,官吏。徽宗进士,高宗绍兴元年召赴行在,上疏言宗社大计,擢为监察御史,后为奸相秦桧所恶,罢官。

娄南良宋朝,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官吏。度宗进士,历吉州法曹,调宜黄簿,为政练达。与弟娄文辅、子娄志淳皆以德名,与临川饶氏并称家世儒雅忠厚者。

娄机宋朝,嘉兴(今属浙江)人,官吏。出身进士,为官守法度,惜名器,称奖人才,不遗寸长,官至资政殿学士,著有《班马字类》。

娄仲英元朝,画家,善山水,《山居图》颇为有名。

娄谦明朝,江西上饶人,大臣。成化进士,提督学政时躬自施教,士子受其影响,学风得正,累迁四川布政使。

娄坚明朝,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学者。经明行修,学者推为大师,不仕,工书法。诗清新,为嘉定四先生之一,有《学古绪言》。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娄谅明朝,著名理学家。字克贞,上饶人。少有志绝学。闻吴与弼在临川,往从之。一日,与弼治地,召谅往视,云学者须亲细务。谅素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之事,必身亲之。景泰四年举于乡。天顺末,选为成都训导。寻告归,闭门著书,成《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谓《周礼》皆天子之礼,为国礼。《仪礼》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礼,为家礼。以《礼记》为二经之传,分附各篇,如《冠礼》附《冠义》之类。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经之后。不可附一经者,总附二经之后。其为诸儒附会者,以程子论黜之。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采三传事实,言:“是非必待三传而后明,是《春秋》为弃书矣。”其学以收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然其时胡居仁颇讥其近陆子,后罗钦顺亦谓其似禅学云。,王阳明曾向他求教,并得到“圣人可学而致之”的启迪。

娄忱明朝,学者,兵部郞中,娄谅之子,传父学,十载不下楼,从游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娄妃明朝,上饶人娄忱之女,原名娄素珍,嫁宁王朱宸濠为妃,有贤德。宁王起兵谋反,娄妃屡谏不听。兵败被杀。临终前叹曰:“昔商纣听妇人之言而亡,吾不听,妇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蒋士铨写《一片石》,《第二碑》两传奇,哀悼此妃。

娄云庆清朝,湖南省长沙人。咸丰十年,小池驿之战,功最,擢参将。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捻平,云庆请归养。光绪初,复起授正定镇总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归,卒于家。

娄姓近代名人

娄梦侠(1906-1935),原名娄培儒,又名娄子征、娄子珍,1906年生,江苏省邳州市薛集乡娄楼村人。幼读私塾,15岁后次第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邳县甲种师范学校就读,受进步思想熏陶,经常参加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1927年秋随北伐军南下,考入南京警察训练所,同年由宋绮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四月毕业,回邳任土山市公安分局局长。1931年因被列入国民党邳县当局“清党”名单,遂奉中共徐海蚌特委之命,去东灌沭(东海、灌云、沭阳)联合县委工作,秘密组织农民武装斗争。身份暴露后,奉调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不久调至中央保卫局,参与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保卫工作。1932年奉调中央苏区,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侦察部长,翌年8月任保卫局长;10月当选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2月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守江西革命根据地。1935年3月在赣南不幸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娄梦侠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同年6月9日,笑赴刑场,慷慨就义,时年29岁。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衢县)、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县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东阳堂:以望立堂。

谯郡堂:以望立堂。

自干堂:以望立堂。

有容堂:以望立堂

敬德堂:以望立堂

一、(婁)ló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河口、陇川,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畲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亦作 ‘偻’。《风俗通》云: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或以邾娄为氏。陆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赐姓为曹。邾,即安之后;挟,安之裔。曰邾挟,周初受封为附庸,挟之后不得其名字。”此“以国为氏”,系出曹姓。

2、《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娄氏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孙东楼公封於杞,为楚所灭,子孙食邑於娄,因以为氏。城阳诸县有娄乡是也。”

3、郑樵又云:“疋娄氏改为娄氏。”“疋娄”,或作“匹娄”。《姓氏考略》注引《魏书·官氏志》云:“后魏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并改为娄。”则此似应出自鲜卑族。

4、《姓氏考略》又注:“离娄之后。”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视力极好。其后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5、畲族之娄姓,相传为槃瓠 (盘古) 的后代。《中国人的姓名·畲族》引清代光绪间褚成允所编《遂昌县志》云:“畲民有雷、兰、钟、盘、娄五姓,本槃瓠遗种……”汉代有娄寿;北魏有娄提,代人,太武时封真定侯;唐代有娄师德;宋代有娄机,嘉兴人,参知政事;明代有娄志德,项城人,福建布政使。

二、(婁)lǚ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集韵》云:“娄,亦姓。”。一音lóu,为现行姓氏。

三、(婁)

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贵州、江西、黑龙江、河南等省均多此姓,4省娄姓约占全国汉族娄姓人口62%。

娄姓起源:

1、离娄之后有娄氏。离娄为黄帝时圣人,能视百步之外,察秋毫之末。

2、系自姒姓。夏少康裔孙封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曰东楼公后,为楚所灭,改食邑于娄(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40里),因以为氏。

3、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6里之邾城)之后有邾娄氏、娄氏,见《风俗通》。

4、北魏时改代北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为娄氏。

5、唐时吐谷浑人姓,见《元和姓纂》。

6、满、畲、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娄姓名人:

娄寿,汉时南阳人。娄伏连,北魏时代人,世为酋帅,太武时迁光禄勋,封广陵王。

郡望:谯郡。

变化:亦作偻。

姓氏源流

一、(婁)ló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河口、陇川,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畲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亦作 ‘偻’。《风俗通》云: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或以邾娄为氏。陆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赐姓为曹。邾,即安之后;挟,安之裔。曰邾挟,周初受封为附庸,挟之后不得其名字。”此“以国为氏”,系出曹姓。

2、《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娄氏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孙东楼公封於杞,为楚所灭,子孙食邑於娄,因以为氏。城阳诸县有娄乡是也。”

3、郑樵又云:“疋娄氏改为娄氏。”“疋娄”,或作“匹娄”。《姓氏考略》注引《魏书·官氏志》云:“后魏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并改为娄。”则此似应出自鲜卑族。

4、《姓氏考略》又注:“离娄之后。”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视力极好。其后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5、畲族之娄姓,相传为槃瓠 (盘古) 的后代。《中国人的姓名·畲族》引清代光绪间褚成允所编《遂昌县志》云:“畲民有雷、兰、钟、盘、娄五姓,本槃瓠遗种……”汉代有娄寿;北魏有娄提,代人,太武时封真定侯;唐代有娄师德;宋代有娄机,嘉兴人,参知政事;明代有娄志德,项城人,福建布政使。

二、(婁)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集韵》云:“娄,亦姓。”。一音lóu,为现行姓氏。

三、(婁)

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贵州、江西、黑龙江、河南等省均多此姓,4省娄姓约占全国汉族娄姓人口62%。

娄姓起源:

1、离娄之后有娄氏。离娄为黄帝时圣人,能视百步之外,察秋毫之末。

2、系自姒姓。夏少康裔孙封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曰东楼公后,为楚所灭,改食邑于娄(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40里),因以为氏。

3、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6里之邾城)之后有邾娄氏、娄氏,见《风俗通》。

4、北魏时改代北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为娄氏。

5、唐时吐谷浑人姓,见《元和姓纂》。

6、满、畲、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娄姓名人:

娄寿,汉时南阳人。娄伏连,北魏时代人,世为酋帅,太武时迁光禄勋,封广陵王。

郡望:谯郡。

变化:亦作偻。

堂号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衢县)、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新安)县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东阳堂:以望立堂。

谯郡堂:以望立堂。

自干堂:以望立堂。

有容堂:以望立堂

敬德堂:以望立堂

一、(婁)lóu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河口、陇川,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畲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亦作 ‘偻’。《风俗通》云: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或以邾娄为氏。陆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赐姓为曹。邾,即安之后;挟,安之裔。曰邾挟,周初受封为附庸,挟之后不得其名字。”此“以国为氏”,系出曹姓。

2、《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娄氏出自姒姓。夏少康裔孙东楼公封於杞,为楚所灭,子孙食邑於娄,因以为氏。城阳诸县有娄乡是也。”

3、郑樵又云:“疋娄氏改为娄氏。”“疋娄”,或作“匹娄”。《姓氏考略》注引《魏书·官氏志》云:“后魏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并改为娄。”则此似应出自鲜卑族。

4、《姓氏考略》又注:“离娄之后。”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视力极好。其后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5、畲族之娄姓,相传为槃瓠 (盘古) 的后代。《中国人的姓名·畲族》引清代光绪间褚成允所编《遂昌县志》云:“畲民有雷、兰、钟、盘、娄五姓,本槃瓠遗种……”汉代有娄寿;北魏有娄提,代人,太武时封真定侯;唐代有娄师德;宋代有娄机,嘉兴人,参知政事;明代有娄志德,项城人,福建布政使。

二、(婁)lǚ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集韵》云:“娄,亦姓。”。一音lóu,为现行姓氏。

三、(婁)

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贵州、江西、黑龙江、河南等省均多此姓,4省娄姓约占全国汉族娄姓人口62%。

娄姓起源:

1、离娄之后有娄氏。离娄为黄帝时圣人,能视百步之外,察秋毫之末。

2、系自姒姓。夏少康裔孙封于杞(故城在今河南杞县),曰东楼公后,为楚所灭,改食邑于娄(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40里),因以为氏。

3、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6里之邾城)之后有邾娄氏、娄氏,见《风俗通》。

4、北魏时改代北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为娄氏。

5、唐时吐谷浑人姓,见《元和姓纂》。

6、满、畲、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娄姓名人:

娄寿,汉时南阳人。娄伏连,北魏时代人,世为酋帅,太武时迁光禄勋,封广陵王。

郡望:谯郡。

变化:亦作偻。

[ 娄 ]字的同笔画 - [ 9 ]


娄姓,娄姓怎么念,娄姓的来源,娄姓历史名人,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bjx/lou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