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óng ]
读音:qióng
拼音:qiong
简繁:邛
五笔:ABH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ABH
笔画:5画
吉凶:暂无
仓颉:MNL
结构:左右
郑码:BIY
四角:17127
区位:5886
统一码:909B
异体字:卭
英汉互译:in distress,a mound
笔顺:横、竖、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491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以地名为姓。据《路史》:周大夫邛叔食邑,因以采邑为姓氏。按,邛,古地名,故城在今四川邛崃县。今浙江萧山、余姚、云南 东川、开化等地均有此姓。
邛,现代罕见姓。《列仙传》记载,周代有邛疏。《姓氏考略》云,邛为周代大夫邛叔的食邑,因以为氏。古代邛州、古县邛都,古湖邛海(或邛池)和邛崃山以及少数民族邛都夷,皆在今四川境内。《路史》云,蜀郡多此姓。
蜀郡
一、邛qió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榆次、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续通志·氏族略·补遗》注云:“蜀中地名。”“以地为氏。”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大夫邛叔食邑,因以为氏。”《姓氏词典》称:“(邛邑)故址在今山东城武。”周代有邛疏;明代有邛林。
二、邛
邛姓分布:浙江萧山、余姚、云南东川、开化等地均有此姓。
邛姓起源:春秋时周大夫邛叔食采于邛(故城在今四川邛崃县),遂以邑为氏。亦见《姓苑》。
邛姓名人:
邛疏,周时封史。邛林,明时兰阳人,永乐中任汀州府同知。
郡望:蜀郡。
变化:亦作〔卭〕。
邛姓古代名人
邛疏周朝,周时封史。能行气炼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至数百年,往来入太室山中,有卧石牀枕焉。
邛林明朝,明朝兰阳人,永乐中任汀州府同知。
邛华熙清朝,光绪年间贵州巡抚。
邛叔得姓始祖。
蜀郡
一、邛qió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榆次、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续通志·氏族略·补遗》注云:“蜀中地名。”“以地为氏。”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大夫邛叔食邑,因以为氏。”《姓氏词典》称:“(邛邑)故址在今山东城武。”周代有邛疏;明代有邛林。
二、邛
邛姓分布:浙江萧山、余姚、云南东川、开化等地均有此姓。
邛姓起源:春秋时周大夫邛叔食采于邛(故城在今四川邛崃县),遂以邑为氏。亦见《姓苑》。
邛姓名人:
邛疏,周时封史。邛林,明时兰阳人,永乐中任汀州府同知。
郡望:蜀郡。
变化:亦作〔卭〕。
一、邛qió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榆次、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续通志·氏族略·补遗》注云:“蜀中地名。”“以地为氏。”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大夫邛叔食邑,因以为氏。”《姓氏词典》称:“(邛邑)故址在今山东城武。”周代有邛疏;明代有邛林。
二、邛
邛姓分布:浙江萧山、余姚、云南东川、开化等地均有此姓。
邛姓起源:春秋时周大夫邛叔食采于邛(故城在今四川邛崃县),遂以邑为氏。亦见《姓苑》。
邛姓名人:
邛疏,周时封史。邛林,明时兰阳人,永乐中任汀州府同知。
郡望:蜀郡。
变化:亦作〔卭〕。
蜀郡
一、邛qió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榆次、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续通志·氏族略·补遗》注云:“蜀中地名。”“以地为氏。”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大夫邛叔食邑,因以为氏。”《姓氏词典》称:“(邛邑)故址在今山东城武。”周代有邛疏;明代有邛林。
二、邛
邛姓分布:浙江萧山、余姚、云南东川、开化等地均有此姓。
邛姓起源:春秋时周大夫邛叔食采于邛(故城在今四川邛崃县),遂以邑为氏。亦见《姓苑》。
邛姓名人:
邛疏,周时封史。邛林,明时兰阳人,永乐中任汀州府同知。
郡望:蜀郡。
变化:亦作〔卭〕。
其他姓氏
[ 邛 ]字的同音字 - [ qiong ]
[ 邛 ]的同部首字 - [ 阝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