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ng,xiàng ]
读音:xiāng,xiàng
拼音:xiang,xiang
简繁:相
五笔:SHG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SHG
笔画:9画
吉凶:吉
仓颉:DBU
结构:左右
郑码:FLVV
四角:46900
区位:4764
统一码:76F8
异体字:伒,?
英汉互译:mutual,reciprocal,each other
笔顺: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347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320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336 |
1995年 | 348 | 1987年 | 316 | 1982年 | 439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396 |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相姓主要源自:子姓、姒姓、姬姓。
相[相,读音作xiāng(ㄒㄧㄤ),亦可读作xiàng(ㄒㄧㄤˋ)]。相姓,在全国人口约有16.2万,在各姓中排第320位,占全国人口的0.012%。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另外一支相姓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居住在相地,后来又迁都他处,而仍然留居在相地的人,便以相作为姓氏。相荣是晋代的著名辞赋作家。相士芳是明朝文士,举为进士后当官,善诗文。
xiāng 读第一声的相氏,根据《姓谱》的记载,河南商丘的相氏,是商帝相土的后裔。相土,是商汤的十世族,传说他是马车的发明者。
xiàng 读第四声的相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后汉的武洛山出了四大姓,第二个就是相氏,殷的故城,殷地是以地为姓氏的,即武洛钟离山的四姓之一。
相姓起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远古时期盘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帝号为氏。冉相氏,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继承了黄帝以道为教,无为而治的精髓,后来他接替几遽氏成为华夏族的帝王,将国家管理得非常好。冉相氏逝世后,指定由容成氏继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周在《庄子·杂篇·则阳》一书中叙述:“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也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在冉相氏的后裔子孙中,诞生了最早的相氏、冉氏,是以先祖帝号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相氏正确读音作xiāng(ㄒㄧㄤ)。
相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王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夏朝有帝相,在其后裔支庶子孙中,有的人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相氏。上古时期,夏王朝第五代君主名叫姒相,是夏王姒仲康之子,史称夏帝相,执政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005~前1978年,逝世后葬于今河南省濮阳市的相陵。
在夏帝相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相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相氏正确读音作xiāng(ㄒㄧㄤ)。
相姓起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王族河亶甲之封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商王朝时期,第十二代君主商外壬子发执政时期(公元前1473~前1459年在位),将自己的儿子子整封于相地(今河南内黄亳城乡,一说在今河南安阳西部),因此又称其为相土。后来子整在公元前1458年继位,是为第十三代君主商河亶甲。商河亶甲在位时期,商王朝再度衰落,他曾一度将都城迁于自己的原封邑,建有相城,后又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商河亶甲于公元前1450年逝世,其子子腾继位,是位著名的商中宗祖已,他将父王葬于相城,然后再次将都城迁走,迁至北方的邢(今河北邢台),后又迁都于庇(今山东鱼台)。
商中宗再次迁都之后,留居原相城的商族人便以故都名称为姓氏,称相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相氏正确读音作xiàng(ㄒㄧㄤˋ)。
相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祭司方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相氏,就是远古黄帝时期的嫫母,黄帝曾令嫫母为方相氏。嫫母相貌极其丑陋,似逐疫驱鬼之神,故有以嫫母为逐疫之神的传说,逐渐成为上古礼制中的重要神祇,专司傩仪与葬礼。西周时期,方相氏为三大祭司之一,主掌傩仪过程中的驱鬼逐魔。随着历史演进,方相氏的社会地位在历代宫廷傩仪中逐步降低,再后竟然成为散制武士的官称,隶属于夏官府司大司马管辖,下属有狂夫四人。在典籍《周礼》中记载:“夏官司马所属有方相氏,设狂夫四人。方相,旧注谓系放想可畏怖之貌。” 所谓散制武士,就是没有爵号的武士,时称“狂夫”,共有四人,武艺高强,是从全国武人中选拔而出。狂夫身披熊皮,头套面具,上有黄金铸成的四目,上衣玄色,下裳朱色,执戈举盾,率领众隶人。在大型典礼活动中,狂夫负责驱逐疫鬼精怪,平时则专职守护宗庙。
在方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相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相氏、方氏,世代相传至今。
相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祭司冯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冯相氏,亦称乘相氏,原为西周时期的三大祭司之一,主掌天、日、月、星宿、君王之大祭,还负责掌管岁月。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的逐渐了解,冯相氏后转变成为观察并记录天文、天象之专职官吏,隶属于春官府司之太史令管辖,下属有中士、下士及府、史、徒等隶员。在典籍《周礼》中记载:“春官所属有冯相氏,设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及府、史、徒等员。”在典籍《周礼·春官·冯相氏》中也记载:“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在典籍《国语·晋语四》也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的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因此在史籍《后汉书·荀爽传》中说明:“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在历朝历代的冯相氏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冯相氏、乘相氏、凭相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相氏、冯氏、乘氏、凭氏,世代相传至今。
要注意的是,该支相氏姓源繁复,不可一论,正确读音作xiāng(ㄒㄧㄤ);而由冯相氏所分衍形成的单姓冯氏、乘氏、凭氏,则读音皆作píng(ㄆㄧㄥˊ)。
相姓起源六
源于姬姓,出自古巴族人及其首领廪君,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相氏,去声,亦作平声。;曰:武洛山出四姓,其二曰相氏。姚秦有相云:作猎德赋,世居冯翊。望出西河。”其中所描述的相氏,为古代武洛钟离山巴族人的四姓之一,在秦、汉时期史书中所称的“西南蛮”,即指古巴族人以及古蜀人。廪君,是古代巴族人的第一位首领,已姓巴氏,名叫崐务相,亦称巴务相。巴为姬姓,是江汉诸姬之一,源出周族,与姜姓盘瓠后代的枳巴(五溪蛮、板楯蛮)不同。廪君便成了巴国人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传说,一旦巴国人有难,白虎就会现身呵护族人,因此巴国人所崇拜的图腾就是白虎。其后,巴国人中有许多人以崐务相的名字和族姓为自己的家族姓氏,称相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从东汉时期至今,土家族中的原族人皆称自己就是廪君崐务相的后裔,因此有仍然有世代相传的古老相氏。该支相氏正确读音作xiāng(ㄒㄧㄤ)。
相姓起源七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之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相”,本为官名,与“象”通义,是春秋时期由齐国的“中兴之主”齐景公姜杵臼(公元前547~前489年在位)首次设置的官位,取“辅相天地之宜,用劢相中国家”之意。齐景公先是设有两名“相”,分为左相、右相,为齐国王室最高辅佐官吏,即君主的左右手。在史籍《史记·齐世家》中记载:“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后来齐景公又改以贤臣晏婴为单一国相,使已经衰落的齐国再次强大起来,称霸于一时。从此以后,各诸侯国乃至周王室皆纷纷效仿。后世则专指宰相,主政军国大事、要事,统领百官,督辖属国,史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如当今世界上各国的总理、首相、国务卿之类。要注意的是,自从齐景公设相之后,史官们方将历史上的历代前朝君主的最重要辅臣之官称相应对位,在此之前历史上实际上没有“相”之官称。两周时期,君主拜相如同封王,因此“相”又称“相王”,拜相之后,相受到诸侯与满朝之臣的尊敬。随着相位的出现,各诸侯国对其官职的称谓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北方的诸侯国多称为相、宰相、相国、相邦、丞相、相君、相室、相王等,江南的一些诸侯国则有称为象、宰象、象国、象邦、丞象、象君、象室、象王等,且国不论大小,皆设有相。在相、宰相、相国、相邦、丞相、相君、相室、相王、象、宰象、象国、象邦、丞象、象君、象室、象王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相氏、或象氏,世代相传。该支相氏正确读音作xiàng(ㄒㄧㄤˋ)。与第四个渊源一样,该支相氏姓源繁复,不可一论。例如:宋、金时期,在女真族中有个纳合部,即后来满族、鄂温克族中的纳哈塔氏,满语为Nahata Hala,族人在金国时期诞生了一个名人,叫纳合·椿年(纳合·乌野),他发明创造了女真文字,深受女真族人以及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尊敬,后在贤君金世宗完颜雍执政时期(公元1161~1189年在位)官拜左丞相,号称一代贤相。在纳合·椿年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其官职称谓为汉化姓氏,称相氏,世代相传至今,为满族相氏之源。
再如:成吉思汗的六世祖海都有个孙子斡罗纳儿,他组建了斡罗纳儿氏族,其后人以斡罗纳儿为姓氏。到了元朝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执政时期(公元1295~1307年),斡罗纳儿氏族中出了一名大官,名叫斡纳儿·哈剌哈孙,官至元朝摄太尉、中书右丞相,掌管中书省政事。在斡纳儿·哈剌哈孙的后裔子孙中,即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汉化姓氏者,称相氏,世代相传至今,为蒙古族相氏之源。
另相氏与向氏有亲联关系。
得姓始祖
夏帝相(姒相)、商河亶甲(子整)、廪君(崐务相、巴务相)、纳合·椿年(纳合·乌野)、斡纳儿·哈剌哈孙。
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六位门阀。
今湖北省的襄樊市、长阳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辽宁省的营口市、沈阳市、辽阳市,上海市,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川省的江北县,山东省的海阳市、胶州市、巨野县、日照市东港区、临朐县、滕州市、邹城市、胶南市、莒县、临沂市、聊城市,山西省运城市,江苏省的泗洪县、扬州市宝应县、无锡市的江阴市、连云港市东海县、灌南县、赣榆县、灌南县、淮安市,云南省的元阳县,河北省的大城县、新乐市大岳镇相家庄青村、沧州市,浙江省的绍兴市上虞县、湖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莲花县,广东省的普宁地区和东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四平市、通化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伊春市等地,河南省的洛阳市新安县、驻马店市西平县,陕西省的西安市,荷兰等地,甘肃武威市,安徽省的涡阳县,河南商丘市。均有相氏族人分布。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西河堂:以望立堂。巴郡堂:以望立堂。
讽德堂:后秦国人相云,善讽。后秦君主姚兴好佃猎,有时损害农作物,无人敢谏。相云就作了一首《德猎赋》,大意是猎者也要讲德,绝对不能伤害庄稼。对这一讽刺作品,姚兴读了,大加赞赏,赐了相云金帛。之后姚兴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一、相xià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湖南之益阳,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去声,亦作平声。《汉书》:武洛山出四姓,其二曰相氏。”《中文大字典》据《后汉书·南蛮传》载:“巴郡、南郡蛮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皆生于黑穴。”
2、《姓氏考略》亦注:“细漾切,故殷城。以地为氏。”相,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十五里,商王河亶甲建都于此。
3、又注:“相土之支以为氏。”清张澍云:“(相)……今分平、仄二姓,(仄)相宜出相土。”相土乃商汤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的发明者。此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子姓。
4、土家族之相姓,分布于湖北之利川一带,乃历史上“巴郡南郡蛮”相姓之后,后或改为“向”氏。一音xiāng,亦现行姓氏。后秦有相云,冯翊人;明代有相世芳,诗人。
二、相xi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南之芷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白、傣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姓苑》:‘相’音‘湘’。《姓谱》:‘商丘有相氏。盖帝相之后。’望出西河。”张澍云:“《韵会》以为‘平声者非姓’,此说误。今分平仄二姓。相(音xiàng),宜出相土”。帝相,即夏后相,夏启之孙。其后或以名为氏,系出姒姓;相土,乃商汤之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之创制者,其支系或以名为氏,系出子姓。一音xiàng,亦为姓。汉代有相单程;北齐有相愿:金代有相珙;明代有相世芳。
三、相
相姓分布:今相氏Xiāng、Xiàng两音无法区别,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
相姓起源:
1、夏王相之后有相氏。亦见《姓苑》。
2、满、蒙古、回、瑶、苗、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相姓名人:
相龙,晋时嬖人。
郡望:西河,天台。
四、相
相姓起源:
1、商王河亶甲居相(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15里),支庶以地为氏,见《风俗通》。
2、相传商汤11世祖相土之支孙以父王名为氏。
3、汉巴郡蛮有相氏。
相姓名人:
相云,晋时冯翊人,见《后秦录》。
郡望:巴郡。
相姓古代名人
相礼明朝,明代诗画家,能诗善奕,当世无敌。
相世芳明朝,明朝人。正德年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为人沉着,刚毅正直,知识渊博,以文章著称。嘉靖年间,因直言谏议,被戌延安13年始诏还,终身无怨言。
相单程自称「向王天子」的土家族领袖。
相云五胡十六国,后秦诗人。
相愿南北朝,北齐官员,为兰陵武王尉。
相威元朝,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西河堂:以望立堂。巴郡堂:以望立堂。
讽德堂:后秦国人相云,善讽。后秦君主姚兴好佃猎,有时损害农作物,无人敢谏。相云就作了一首《德猎赋》,大意是猎者也要讲德,绝对不能伤害庄稼。对这一讽刺作品,姚兴读了,大加赞赏,赐了相云金帛。之后姚兴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一、相xià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湖南之益阳,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去声,亦作平声。《汉书》:武洛山出四姓,其二曰相氏。”《中文大字典》据《后汉书·南蛮传》载:“巴郡、南郡蛮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皆生于黑穴。”
2、《姓氏考略》亦注:“细漾切,故殷城。以地为氏。”相,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十五里,商王河亶甲建都于此。
3、又注:“相土之支以为氏。”清张澍云:“(相)……今分平、仄二姓,(仄)相宜出相土。”相土乃商汤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的发明者。此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子姓。
4、土家族之相姓,分布于湖北之利川一带,乃历史上“巴郡南郡蛮”相姓之后,后或改为“向”氏。一音xiāng,亦现行姓氏。后秦有相云,冯翊人;明代有相世芳,诗人。
二、相xi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南之芷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白、傣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姓苑》:‘相’音‘湘’。《姓谱》:‘商丘有相氏。盖帝相之后。’望出西河。”张澍云:“《韵会》以为‘平声者非姓’,此说误。今分平仄二姓。相(音xiàng),宜出相土”。帝相,即夏后相,夏启之孙。其后或以名为氏,系出姒姓;相土,乃商汤之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之创制者,其支系或以名为氏,系出子姓。一音xiàng,亦为姓。汉代有相单程;北齐有相愿:金代有相珙;明代有相世芳。
三、相
相姓分布:今相氏Xiāng、Xiàng两音无法区别,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
相姓起源:
1、夏王相之后有相氏。亦见《姓苑》。
2、满、蒙古、回、瑶、苗、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相姓名人:
相龙,晋时嬖人。
郡望:西河,天台。
四、相
相姓起源:
1、商王河亶甲居相(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15里),支庶以地为氏,见《风俗通》。
2、相传商汤11世祖相土之支孙以父王名为氏。
3、汉巴郡蛮有相氏。
相姓名人:
相云,晋时冯翊人,见《后秦录》。
郡望:巴郡。
一、相xià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湖南之益阳,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去声,亦作平声。《汉书》:武洛山出四姓,其二曰相氏。”《中文大字典》据《后汉书·南蛮传》载:“巴郡、南郡蛮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皆生于黑穴。”
2、《姓氏考略》亦注:“细漾切,故殷城。以地为氏。”相,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十五里,商王河亶甲建都于此。
3、又注:“相土之支以为氏。”清张澍云:“(相)……今分平、仄二姓,(仄)相宜出相土。”相土乃商汤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的发明者。此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子姓。
4、土家族之相姓,分布于湖北之利川一带,乃历史上“巴郡南郡蛮”相姓之后,后或改为“向”氏。一音xiāng,亦现行姓氏。后秦有相云,冯翊人;明代有相世芳,诗人。
二、相xi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南之芷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白、傣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姓苑》:‘相’音‘湘’。《姓谱》:‘商丘有相氏。盖帝相之后。’望出西河。”张澍云:“《韵会》以为‘平声者非姓’,此说误。今分平仄二姓。相(音xiàng),宜出相土”。帝相,即夏后相,夏启之孙。其后或以名为氏,系出姒姓;相土,乃商汤之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之创制者,其支系或以名为氏,系出子姓。一音xiàng,亦为姓。汉代有相单程;北齐有相愿:金代有相珙;明代有相世芳。
三、相
相姓分布:今相氏Xiāng、Xiàng两音无法区别,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
相姓起源:
1、夏王相之后有相氏。亦见《姓苑》。
2、满、蒙古、回、瑶、苗、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相姓名人:
相龙,晋时嬖人。
郡望:西河,天台。
四、相
相姓起源:
1、商王河亶甲居相(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15里),支庶以地为氏,见《风俗通》。
2、相传商汤11世祖相土之支孙以父王名为氏。
3、汉巴郡蛮有相氏。
相姓名人:
相云,晋时冯翊人,见《后秦录》。
郡望:巴郡。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西河堂:以望立堂。巴郡堂:以望立堂。
讽德堂:后秦国人相云,善讽。后秦君主姚兴好佃猎,有时损害农作物,无人敢谏。相云就作了一首《德猎赋》,大意是猎者也要讲德,绝对不能伤害庄稼。对这一讽刺作品,姚兴读了,大加赞赏,赐了相云金帛。之后姚兴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一、相xià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湖南之益阳,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去声,亦作平声。《汉书》:武洛山出四姓,其二曰相氏。”《中文大字典》据《后汉书·南蛮传》载:“巴郡、南郡蛮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皆生于黑穴。”
2、《姓氏考略》亦注:“细漾切,故殷城。以地为氏。”相,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十五里,商王河亶甲建都于此。
3、又注:“相土之支以为氏。”清张澍云:“(相)……今分平、仄二姓,(仄)相宜出相土。”相土乃商汤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的发明者。此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子姓。
4、土家族之相姓,分布于湖北之利川一带,乃历史上“巴郡南郡蛮”相姓之后,后或改为“向”氏。一音xiāng,亦现行姓氏。后秦有相云,冯翊人;明代有相世芳,诗人。
二、相xi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南之芷汉、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白、傣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姓苑》:‘相’音‘湘’。《姓谱》:‘商丘有相氏。盖帝相之后。’望出西河。”张澍云:“《韵会》以为‘平声者非姓’,此说误。今分平仄二姓。相(音xiàng),宜出相土”。帝相,即夏后相,夏启之孙。其后或以名为氏,系出姒姓;相土,乃商汤之十一世祖,相传为马车之创制者,其支系或以名为氏,系出子姓。一音xiàng,亦为姓。汉代有相单程;北齐有相愿:金代有相珙;明代有相世芳。
三、相
相姓分布:今相氏Xiāng、Xiàng两音无法区别,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
相姓起源:
1、夏王相之后有相氏。亦见《姓苑》。
2、满、蒙古、回、瑶、苗、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相姓名人:
相龙,晋时嬖人。
郡望:西河,天台。
四、相
相姓起源:
1、商王河亶甲居相(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15里),支庶以地为氏,见《风俗通》。
2、相传商汤11世祖相土之支孙以父王名为氏。
3、汉巴郡蛮有相氏。
相姓名人:
相云,晋时冯翊人,见《后秦录》。
郡望:巴郡。
其他姓氏
[ 相 ]的同部首字 - [ 木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