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íng ]
读音:xíng
拼音:xing
简繁:邢
五笔:GABH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GABH
笔画:6画
吉凶:吉
仓颉:MTNL
结构:左右
郑码:AEY
四角:17427
区位:4847
统一码:90A2
异体字:郉
英汉互译:surname,state in today's Hebei
笔顺:横、横、撇、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46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111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118 |
1995年 | 99 | 1987年 | 131 | 1982年 | 90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87 |
北宋 | 195 |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邢姓源自黄帝
邢姓得姓于周公旦第四子西周邢侯(邢靖渊),为黄帝后裔。
黄帝为中华始祖,传说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正妃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即少昊,号青阳),次子昌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
玄嚣(即少昊,号青阳)是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又是东夷族首领。被后人尊为帝,列入“五帝”系统,为中华共祖之一。少昊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号高辛),帝颛顼是其伯父。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为五帝之一。这一脉延至西周为周文王,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为了感谢周公辅政之功,同时也为了防御北方戎狄入侵,周成王分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字靖渊)受封于邢地,立“邢国”。邢国被尊为元侯国,严格按照周公之分封、宗法、礼乐等制度建国。第一代邢侯邢靖渊(姬苴)因此成为邢姓的得姓始祖。
邢姓世系:
黄帝—玄嚣(少昊,号青阳)—蟜极—高辛—后稷(名讳弃,为周祖)—不窑— 鞠 —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非—高圉—亚圉—公祖类—故亶父(为周太王)—季历—文王(名讳昌,为西伯)—周公旦(文王第四子)—邢靖渊(周公第四子,得姓始祖)
邢姓周公后裔
邢姓,《左传》上所记载的:“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说明得最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们是3000年前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裔。当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黄帝子孙。
《元和姓纂·十五青》记载:“周公第四子封于邢,后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
邢姓
记载: “邢氏,侯爵。周公之第四子,受封于邢。僖公二十五年,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五青》记载:“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广平襄国县是也。《春秋·僖二十五年》:卫文公灭邢。子孙以国为氏。齐大夫邢公。晋大夫邢伯、邢侯。勇士邢蒯,其后世为滁州全椒人。汉司空邢绥之后有文伟,相唐武宗。五代梁名州刺史益善。万胜小将师遇。晋卫尉卿德昭。高丽广评侍郎顺。”这就是说,邢姓起源于周代,此支邢姓为周公姬旦之后裔,当然也是黄帝后裔,是用国名作为姓氏的。公元前11世纪,成王封周公姬旦第四子靖渊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建立邢国。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所灭。周公姬旦的这一支子孙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邢,最早的发源地就是现在河北省邢台市。
春秋时代的邢国在被卫国并灭之后,邢侯的这一支子孙纷纷“以国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迁,仍然在家乡过老日子,有的则不甘忍受亡国之耻,陆续出奔到其他各地,开创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从河北邢台播迁到了别的地方的。
邢姓始祖邢侯
辞源中,“邢”只有两种解释:1,古邢国在今邢台市;2,邢姓。《左传》上所载的:“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指出“邢”是周公姬旦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周公第四子封为邢侯,至公元前635年,邢国为卫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西周初期,周公四子姬苴(字靖渊)受封于邢地,立“邢国”。邢国被尊为元侯国,严格按照周公之分封、宗法、礼乐等制度建国。邢国当时是众多诸侯国立典治国的典范,也是周礼文化得以实施及发展的示范地。
邢国都位于今邢台市。初期的邢国不仅是诸侯治国典范,还肩负防御北方戎狄入侵的重任。在距邢台市100多公里的元氏就出土了记录与邢侯相关事迹的“臣谏簋”,铭文译为:当戎人大举入侵軧(地名)时,邢侯率兵击败戎人,并命“谏”为当地的执政大臣。谏则禀告邢侯,其子早亡,请邢侯允许其胞弟引之长子(即谏之长侄)入朝,继承他的官职。谏的这个请求得到了邢侯的应允,故作器以记之。“臣谏簋”的记载,表明了两个涵义:其一,邢侯一直捍卫中原大地,搏杀戎狄,载美于春秋;其二,邢国严格按照宗法礼制建国,如若有出现不遵守宗法礼制的事件,如谏请求以其长侄入朝继承其官职之事,必须得向上申请说明,邢侯应允了这一请求,在邢国亦算是大事,于是制簋记之。
邢侯治下的邢国人民,团结、仁义、礼让,也有较多记载,这在邢台的现有遗迹中都有充分展示。如有记载:时,期望称霸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帅大军进攻邢国。蔡仲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在国家危亡的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利用地理优势,出奇制胜,一举击败长途行军的郑国军队,郑军统帅蔡仲受重伤被俘虏。蔡仲在被押送回邢国都城时趁乱逃脱,被邢国军士追赶,最后负伤过重,死于逃亡途中,邢国军士以厚礼安葬了蔡仲。现今邢台县,依然有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与典故相呼应。此事件也展示了邢国人民的团结和仁义,体现了周礼治国的成效,充分诠释了周公文化的核心:节制欲望、善待他人、克己复礼、勤勉拘谨。
在戎狄的多次攻伐中,邢国势力日渐衰落。公元前662年,狄攻伐邢国,导致邢国的城破,虽然齐国出兵相救,但也无济于事。当年6月,邢迁于夷仪。公元前659年,在齐、宋、曹等国救援下再次迁国。公元前635年1月21日,邢国被亡而复兴的卫国所灭。邢侯子孙便以国为氏,世代相传,且不忍亡国之耻,出走各地。邢氏宗族尊称第一代邢侯靖渊公为“得姓始祖”。
在这里也要指出,关于邢氏起源,也有一些谬误。谬误之一,《姓考》一书有记述:“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这一记述说邢氏为韩宣子之后,是有错误的。根据国家一级文物、北魏太守邢伟的墓志铭,河间邢氏为邢侯之后。自东汉末年河间有邢氏记载,河间邢氏诗书传家历任仕宦,至北魏时期河间邢氏已成望族,当年的邢氏家族对宗族的传承和源流,已非常重视,河间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北魏涪陵太守邢伟墓志铭非常明确地记载了自己为邢侯后裔的身份。那时或许还没有家谱之说,墓志中“后稷以功施配天,姬旦以圣德纬地,邢侯载美于春秋,太常腾芬于魏史”,记载了河间邢氏的血脉源流,证明了《姓考》记载的谬误。其二,也有邢氏源于河南省温县东方的平皋故城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及本世纪初国家两次在温县大规模考古发掘时,温县最早的历史文化遗存只到春秋时期,出土的文物也都是战国陶器,那时邢国已灭国多年。温县的考古发现仅能证明有邢氏族人在当地生活过,而非邢氏之起源,这在很多典籍和现存邢氏宗谱中都是能佐证的。随着1993年邢台市葛家庄西周墓群的发掘,并被国家文保部门认定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邢国墓地,明确了邢台乃邢氏之根,邢氏乃周公四子靖渊之后,邢氏得姓于邢国邢侯。
邢姓其他支源
邢氏甲骨文为“井”,在商末为子姓大族。后武王灭商,在子姓井氏地盘上再封姬姓周公后裔邢。另外,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阳。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井叔后裔也称邢氏。
少数民族有的改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满洲人性佳氏、锡尔德特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汉姓邢的。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邢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陕、京、津、东北(主要以闯关东的形式)、粤等地。
公元前635年,建都于今河北邢台的邢国被卫国灭亡,邢姓子孙出奔他方。后卫又被晋国吞并,则邢姓子孙有落籍晋国者,此际齐有邢郦目贵,晋有邢蒯,表明邢姓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北、山东一带。不久,源自晋国大夫韩宣子的邢姓开始在今河南温县出现,邢带便是韩宣子裔孙。两汉之际,见诸史册之邢姓有邢元、邢说、邢纪、邢举,还有东汉时任巨鹿太守的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邢穆。魏晋南北朝之际,邢姓名人大量涌现,高官不断,仅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就达十五人,且多为河间莫阝(今河北省任丘)人,多父荣子贵,诗书传家者,表明在此际,邢姓河间郡望已经形成。此期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军阀纷争等导致社会激剧动荡,有少数邢姓子孙避居江南。隋唐之际,邢姓河间郡望依旧长盛不衰,兴旺发达,播迁繁衍以北方邻近区域为主,但南方一些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已有名载史册之邢姓出现。北宋时,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十分强悍,不断侵扰今冀、晋北部,邢姓因仕宦或避乱徙居当时的首都开封及河南各地者甚多。靖康之耻后,赵构偏安江南、北方各地悉归金人统治,邢姓避居江浙一带,其中邢世材由青州(今山东省淄博)徙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赵构之妻邢皇后的家族落籍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元代金后,北方邢姓发展平稳,而南方邢姓因避乱散居江南各地。明初,山西邢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天津、东北辽宁一带等地。明中叶以后,邢姓有渡过台湾海峡赴台谋生者,此后至清鸦片战争后,因戍边、流放、仕宦、谋生等原因,有邢姓在一些偏远省份定居下来。例如:因“湖广填四川”四川广元等地也有邢氏受“迁徙令”远走他乡,去到偏僻的四川广元山区繁衍生息。如今,邢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等省为多,上述二省之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邢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河间郡
汉为河间国,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北魏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今为河北省河间市。
襄国郡
本西周邢国,周公旦之子分封于此,乃有邢姓,秦置信都县,汉改襄国,后赵石勒都于此,隋唐称邢州,元改顺德府,明清沿袭,今为邢台市。
“河间堂”、“守雅堂”、“三礼堂”、“德行堂”、“四胤堂”、“文莲堂”等。
一、邢xí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海南之乐东,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彝、黎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侯爵,周公第四子受封于邢州。今邢州龙岡是其故地,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邢为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公之子,名失传,故址在今河北邢台,后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引《姓考》云:“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一说在今山西河津。此以邑为氏,亦系出姬姓。望出河间。
3、黎族之邢姓,分布于海南之乐东,后从中又分出罗姓。《中国人的姓名·黎族》有载,未道其详。三国时魏有邢贞,太常奉策;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北宋有邢昺(按:《中国姓氏大全》引作“邢禺”);明代有邢献之,高淳人;清代有邢谢。
二、邢
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31%。
邢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在邢州治龙冈(故城在今河北邢台西南襄国故城)。春秋时卫文公灭邢,子孙遂以国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故城在今河南温县平皋故城),邢带之后,以邑为氏。
3、北魏时氐人姓,见《通鉴》。
4、清时满洲人姓,世居三块石。又,清满洲八旗姓性佳氏后改为邢氏。今满族姓。
5、黎族姓。黎族姓拉海氏,汉姓为邢。
6、蒙古族姓。
邢姓名人:
邢郦瞆,春秋时齐臣。
郡望:河间。
邢姓古代名人
邢峦南北朝(公元463—514年),字洪宾,河间鄚人。北魏官吏、学者。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累官散骑常侍兼尚书。后因大败仇池氐人杨绍先等其他战功,升殿中尚书。
邢劭南北朝,河间鄚人,北齐官吏、文学家。十岁能属文,少年聪慧,才思敏捷。官至国子祭酒、太常卿兼中书监。文章典丽,富于收藏。有《邢特进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阳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杲南北朝,河间鄚人,北魏末青州流民起义首领。公元528年起义于北海,自称汉王,年号天统,拥众十万,威震各地。后被镇压。
邢颙汉末三国,河间鄚人,字子昂,其性情高洁,时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真雅士”,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徙太常等,并被曹氏父子赐封为“关内侯”。
邢君牙唐朝(728年―798年),瀛州乐寿人,将领。少从军于幽蓟、平卢,以战功历果毅折冲郎将,充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反,随平卢节度使侯希逸过海,至青、徐间。田神功之讨刘展,君牙又从神功战伐有功,历将军、试光禄卿。神功既为兖郓节度使,令君牙领防秋兵入镇好畤。属吐蕃陵犯,代宗幸陕,君牙隶属禁军扈从。后又以战功加鸿胪卿,累封河间郡公。
邢群唐朝,会昌年间在任户部员外郎处州刺史时,清正廉明,吏人畏之,百姓敬之,在其离任之日,百姓扶老携幼含泪送别。
邢焕宋朝,官员。字文仲,开封祥符人。以父调汜水簿。女为康王妃。高宗即位,累除枢密都承旨,擢庆远节度使。其女为康王赵构之正妻。高宗即位后,封其女为皇后、其官历任枢密都承旨,庆远节度使。
邢昺北宋(932-1010),经学家。字叔明。曹州济阴人。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所撰《论语正义》,讨论心性命理,为后来理学家所采纳。所撰《尔雅义疏》及《孝经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
邢宽明朝(?—1454),字用夫,庐州府无为人,官吏。永乐年间中状元,本来孙曰恭第一,帝以“曰恭”乃“暴”,而邢宽为刑宽,故点为状元。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署国子监事。
邢侗明朝(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临邑县人。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善画,能诗文,工书,书法为海内外所珍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
邢澍清朝,甘肃省阶州人,官吏、史学家。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南安知府。好古博闻,精考碑版,工行楷。与孙星衍同撰《寰宇访碑录》,另有《关右经籍考》、《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等。
邢居实北宋,郑州阳武人,北宋诗人。幼以奇童称。八岁作《明妃引》,知名于世。年十六、七又以文章驰名。有《呻吟集》。
邢抱朴辽金,应州人,辽国大臣。历官政事舍人、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拜参知政事,按察诸道守令。屡决滞狱,以平民冤。官终南院枢密使。其弟邢抱质,亦同朝任高官。
邢增捿明朝,绍兴府新昌人,医药学家。屡试不第,弃儒学医,处方多灵验。有《医案新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
邢玠明朝,明后期大臣,1597年,丰臣秀吉又调集14万陆军和数万水军,海陆并进,卷土重犯朝鲜。明王朝再次发兵,委任邢玠为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统率雄师数万,横跨鸭绿江,援朝抗倭。他联合朝鲜军队。在露梁海战役中,大获全胜,击沉敌舰900艘,几乎在朝鲜南海海面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回国。为表彰邢玠抗倭援朝,朝鲜人民特铸铜柱纪功,并在釜山建祠绘像,以志纪念,他当年用过的盔甲和朝鲜折扇以及上述诗稿原件等,现分别存放在山东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邢沅明末清初,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苏州名妓。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后来田畹将陈圆圆献给崇祯。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后被吴三桂纳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诗人吴梅村为她作《圆圆曲》:“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邢蒯晋国勇士。
邢娙娥汉朝,汉武帝时的夫人。
邢贞三国,曹魏太常,221年出使孙吴
邢邵南北朝,河间鄚人,北齐官吏、文学家。十岁能属文,少年聪慧,才思敏捷。官至国子祭酒、太常卿兼中书监。文章典丽,富于收藏。有《邢特进集》。其兄邢臧官至濮阳太守,清慎奉法,有令名。
邢恕北宋,政治家,邢居实父。
邢秉懿宋朝,邢焕之女,宋高宗的正妻。
邢双溪元代,光禄大夫。
邢宥明朝,广东文昌(今海南文昌)人,明代政治家、学者,与海瑞、邱浚并称海南三贤。
邢慈静邢侗妹,贵州左布政马拯妻,与兄邢侗同為箸名书画家。
邢祚昌明朝,海南文昌人,明万历年间进士。
邢瑞明朝,广东揭阳人,明代万历间,捐助军餉有功,敕建“忠义臣邻”亭,官光禄寺署正。
邢昉明末清初,诗人。字孟贞,一字石湖,家临石臼湖,或称邢石臼。高淳(今属江苏)人。其诗收入《石臼集》,分为前集9卷,后集7卷,入《四库全书》。又有《宛游草》。
邢喜怀明末清初,武术家,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活跃於明末清初,著名太极拳拳师,赵堡太极拳宗师蒋发弟子。
邢福科清朝,武术家,清道光年间人,陕西临潼人,红拳宗师,武林中人称「黑虎邢三」。
邢敦行清朝,河北定县(今定洲)人,清代武状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武进士第一名,歷任御前待卫、广东三江口协副将,后征安南战死。
邢九雒清朝,广东揭阳人,清代举人,官至浙江寧波县知县。
邢雄高清朝,广东揭阳人。乾隆四十二年三月,由行伍,拔潮州镇标右营额外外委。六月,补城守营外委。四十五年,升把总。五十二年,从徵臺湾,屡著战功;升千总。
邢孝恭清朝,河南嵩县人,后迁至台湾,為台湾闻人,1992年入台湾名人录。夫人李淑颖為著名清顺治九年进士汤文正公汤斌之外孙女。
邢姓近代名人
邢契莘(1887—1957),字学耕,号寿农,嵊县太平乡坎流村人。清宣统二年考取清华第一期官费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大学选修造船造机系。
邢永宁(1924-1998),男,汉族,1924年9月13日生,山西省定襄县镡村人。历任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政委。1998年10月2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邢世忠(1938-),男,汉族,1938年9月生,山东济南人。大专文化。上将军衔。历任师长,军长等。1983年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88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95年7月任国防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8年3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邢质斌(1947年11月—),著名播音艺术家,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资深播音员、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播音学会常务理事。
邢端清末(1883年8月6日-1959年3月3日),进士,中国近现代实业家、书画家。於光绪27年考中辛丑科举人,光绪30年中式甲辰科三甲进士,旋赴日本留学,就读於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和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回国,歷任翰林院检讨、奉天八旗工厂总办、天津工业学堂监督等职。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工商部僉事、农商部技监,升农商部矿政司司长,歷任工商司司长、普通文官惩戒会委员、井陘矿务局总办等。民国17年后在家工作34年。新中国成立后,於1951年7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59年病卒。
邢士廉中华民国奉系将领和满洲国的军事将领(1885年-1954年3月17日)锡尔德特氏,满洲正蓝旗人,盛京将军管辖区奉天府承德县人。
河间郡
汉为河间国,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北魏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今为河北省河间市。
襄国郡
本西周邢国,周公旦之子分封于此,乃有邢姓,秦置信都县,汉改襄国,后赵石勒都于此,隋唐称邢州,元改顺德府,明清沿袭,今为邢台市。
“河间堂”、“守雅堂”、“三礼堂”、“德行堂”、“四胤堂”、“文莲堂”等。
一、邢xí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海南之乐东,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彝、黎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侯爵,周公第四子受封于邢州。今邢州龙岡是其故地,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邢为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公之子,名失传,故址在今河北邢台,后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引《姓考》云:“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一说在今山西河津。此以邑为氏,亦系出姬姓。望出河间。
3、黎族之邢姓,分布于海南之乐东,后从中又分出罗姓。《中国人的姓名·黎族》有载,未道其详。三国时魏有邢贞,太常奉策;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北宋有邢昺(按:《中国姓氏大全》引作“邢禺”);明代有邢献之,高淳人;清代有邢谢。
二、邢
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31%。
邢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在邢州治龙冈(故城在今河北邢台西南襄国故城)。春秋时卫文公灭邢,子孙遂以国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故城在今河南温县平皋故城),邢带之后,以邑为氏。
3、北魏时氐人姓,见《通鉴》。
4、清时满洲人姓,世居三块石。又,清满洲八旗姓性佳氏后改为邢氏。今满族姓。
5、黎族姓。黎族姓拉海氏,汉姓为邢。
6、蒙古族姓。
邢姓名人:
邢郦瞆,春秋时齐臣。
郡望:河间。
一、邢xí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海南之乐东,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彝、黎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侯爵,周公第四子受封于邢州。今邢州龙岡是其故地,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邢为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公之子,名失传,故址在今河北邢台,后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引《姓考》云:“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一说在今山西河津。此以邑为氏,亦系出姬姓。望出河间。
3、黎族之邢姓,分布于海南之乐东,后从中又分出罗姓。《中国人的姓名·黎族》有载,未道其详。三国时魏有邢贞,太常奉策;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北宋有邢昺(按:《中国姓氏大全》引作“邢禺”);明代有邢献之,高淳人;清代有邢谢。
二、邢
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31%。
邢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在邢州治龙冈(故城在今河北邢台西南襄国故城)。春秋时卫文公灭邢,子孙遂以国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故城在今河南温县平皋故城),邢带之后,以邑为氏。
3、北魏时氐人姓,见《通鉴》。
4、清时满洲人姓,世居三块石。又,清满洲八旗姓性佳氏后改为邢氏。今满族姓。
5、黎族姓。黎族姓拉海氏,汉姓为邢。
6、蒙古族姓。
邢姓名人:
邢郦瞆,春秋时齐臣。
郡望:河间。
河间郡
汉为河间国,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北魏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河间西南,今为河北省河间市。
襄国郡
本西周邢国,周公旦之子分封于此,乃有邢姓,秦置信都县,汉改襄国,后赵石勒都于此,隋唐称邢州,元改顺德府,明清沿袭,今为邢台市。
“河间堂”、“守雅堂”、“三礼堂”、“德行堂”、“四胤堂”、“文莲堂”等。
一、邢xí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海南之乐东,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彝、黎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侯爵,周公第四子受封于邢州。今邢州龙岡是其故地,卫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邢为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公之子,名失传,故址在今河北邢台,后迁至夷仪(今山东聊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引《姓考》云:“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邢邑在今河南温县东,一说在今山西河津。此以邑为氏,亦系出姬姓。望出河间。
3、黎族之邢姓,分布于海南之乐东,后从中又分出罗姓。《中国人的姓名·黎族》有载,未道其详。三国时魏有邢贞,太常奉策;北齐有邢峙,国子助教;北宋有邢昺(按:《中国姓氏大全》引作“邢禺”);明代有邢献之,高淳人;清代有邢谢。
二、邢
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邢姓约占全国汉族邢姓人口31%。
邢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公第四子靖渊,封为邢侯,其地在邢州治龙冈(故城在今河北邢台西南襄国故城)。春秋时卫文公灭邢,子孙遂以国为氏。
2、春秋时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故城在今河南温县平皋故城),邢带之后,以邑为氏。
3、北魏时氐人姓,见《通鉴》。
4、清时满洲人姓,世居三块石。又,清满洲八旗姓性佳氏后改为邢氏。今满族姓。
5、黎族姓。黎族姓拉海氏,汉姓为邢。
6、蒙古族姓。
邢姓名人:
邢郦瞆,春秋时齐臣。
郡望:河间。
其他姓氏
[ 邢 ]字的同音字 - [ xing ]
[ 邢 ]的同部首字 - [ 阝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