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ùn ]
读音:yùn
拼音:yun
简繁:惲
五笔:NPLH
五行:土
部外:暂无
五笔:NPLH
笔画:9画
吉凶:暂无
仓颉:PBKQ
结构:左右
郑码:UWHE
四角:97054
区位:6702
统一码:607D
异体字:惲
英汉互译:devise,plan,deliberate,consult
笔顺:点、点、竖、点、横撇/横钩、横、撇折、横、竖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649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489 |
1995年 | 492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396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xs27.cn
恽姓主要源自:芈姓、杨姓、郓姓。
恽姓在中国极少见,《中国姓氏大全》将恽归为罕见姓,而在常州却是常见姓。据统计,常州市恽姓位列第83位。恽姓代表人物有恽巍、恽代英、恽良等。
恽(Yùn )姓源出有三:
出自芈姓
为春秋时楚成王熊恽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张澍撰《姓氏寻源》载,春秋时楚国楚成王熊恽的后人,有的以祖名恽为姓,称为恽氏。
出自杨姓
为西汉大臣杨恽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考》载,西汉大臣杨恽,官中郎将,封平通侯,因得罪宣帝被腰斩,其子为避难,以恽为氏,世代相传。
出自郓姓所改
据《姓考》载,恽氏本姓郓,后改为恽姓,形成另一支恽氏。
恽姓望武进(今江苏常州)本晋陵郡,隋灭陈,改晋陵郡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为晋陵县,唐分出武进,二县同城。明并晋陵入武进,清又增置阳湖,仍为二县。民国合为武进。今有常州市、武进市)、鄱阳郡(秦于今江西省鄱阳东置鄱阳县。孙权移今鄱阳。又置鄱阳郡,治鄱阳。隋唐为饶州鄱阳郡)。
武 进: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鄱阳郡:鄱阳自夏至周均称番。周时,番为楚东境,春秋战国后,番时为楚地,时为吴属,所以历有吴头楚尾或楚头吴尾的说法。鄱阳正式建县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属九江郡称作番县。到了西汉,改番县易,以在番县水之北而称呼,属豫章郡管辖。新莽时一度改称乡亭,仍属九江郡。东汉时期,将番易左右加“ 阝”傍,于是称作鄱阳。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置鄱阳郡,鄱阳隶鄱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鄱阳郡隶属此洲。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622年),复置饶州,鄱阳隶属依旧。南唐开元初,改饶州为永平军,宋开宝八年(975年),废永平军复饶州,其间鄱阳均为倚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饶州为饶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鄱阳府为饶州府,鄱阳隶属未变。清沿用明制,鄱阳隶属依据前朝,也都是州府所在地。民国时期,鄱阳先后隶浔阳道、第四行政区、第五行政区。1949年鄱阳解放,鄱阳县先是鄱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后隶乐平专区、浮梁专区。自1952年起,隶上饶专区(后改上饶地区),2000年撤地并市,鄱阳隶上饶市管辖。鄱阳在一千多年里均称鄱阳,195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方改称鄱阳。
“光裕堂”等。
一、恽(惲)y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及大同、湖北之武昌、安徽之泾县及霍山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上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茗柯文编》注云:“汉杨恽之后,其子避难,以父名为氏。”则此“恽”系杨姓所改。杨恽,原封平通侯,后被汉宣帝以“大逆不道”罪腰斩,其妻、子徙酒泉郡(今甘肃酒泉),避仇家而改姓恽。
2、又注:“或云:其先出楚成王,为熊姓,盖以成王名恽故也。”若系楚成王之后,则似当系出芈姓。望出番阳。明代有恽巍、恽签、恽绍芳,俱进士;清代有恽寿平,武进人;现代有恽代英。
二、恽(惲)
恽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武进、常州、江阴等地均有此姓。
恽姓起源:
1、原姓郓,后改为恽氏,见《姓考》。
2、系自熊姓。春秋时楚成王,名熊恽,子孙以王父名为氏。
3、汉时平通侯杨恽,因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后为汉宣帝所斩。其子孙避仇家,以父名为氏,见《茗柯文编》。
恽姓名人:
恽文,宋时武进人,宝庆二年科榜,任著作佐郎。
郡望:番阳。
恽姓古代名人
恽敬清朝(1757--1817),散文家。字子居,号简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举人,官吴城同知,后致力于古文,与张惠言同为“阳湖派”创始人。其文推崇孔、孟之道,宣扬“性”“命”之说。所作《三代因革论》,虽言“三代之治”有因有革,又认为“伦物之纪,名实之效,等威之辨”(即封建伦理纲常与等级制度等)永世不变,与张惠言思想倾向相同。所著有《大云山房文稿》等。
恽冰清代,武进(今江苏省常州)人。毛鸿调妻。诸生锺嶐次女。珠(1771-1833年)族姑,国(清)朝画征录谓为寿平女,闺秀正始集已辨其非,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武进志、读画辑略、瓯香馆集、翁雒海注均谓为寿平曾孙女,闻见偶录则以为族侄孙女。考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引爱日唫庐书画续录载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有仿王若水(渊)花鸟图,时为寿平之卒前四年。又引陶风楼藏书画目载三十年(1691年)作花蝶图,究为何辈,备录待考。善花果,得家法,芊绵蕴藉,用粉精纯,作已辄题小诗,名著吴中。乾隆初尹继善曾以其画进呈高宗。子凤朝、凤梧、凤仪均习画,孙女周尤能得其笔意。
恽寿平清朝(1633-1690),画家。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云溪外史,白云外史,东园客,草衣生,巢枫客,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不应科举,以卖画为生。擅画山水、花卉,山水秀润清雅,有“恽派”(亦称“常州派”或“毗陵派”)之称。著有《南田画跋》,主张“洗尽尘滓,独创孤迥。”为“清初六家”之一。著有《瓯香馆集》。在清代初期的画坛上,恽寿平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画史上称他们为:“四王吴恽”。他们是著名的花卉画家,创“没骨法”作花卉,一洗时习,独开生面,被尊为“写生正派”。他早年本来是画山水的,据说见到王翚以后,自认为不及,“耻为天下第二,于是舍山水而学花卉”。虽然如此,他还是创作了不少的山水作品。恽寿平早年的山水,是他的叔父、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恽向他学习的。后来他上溯到向南宋、元诸大家学习,特别是师法黄公望、王蒙有很深造诣。他的山水画作品,用笔俊逸,色调清新,与他的花卉一样,有一种雅淡灵秀之气出于画面。其风景特色,是很鲜明的。但由于清初仿古风气盛行,特别是他与“四王”来往密切,受到影响,他的山水画作品也总要标榜是对古人的摹仿。
恽源浚清朝,画家。字哲长,号铁箫,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寿平族裔。官天津县丞。行楷极雅趣,花卉款字俱仿寿平,颇能神肖。水墨写生,尤得神韵。
恽日初清朝(1582-1659),字仲升号逊庵,江苏武进人。崇祯年间副榜。曾应诏上《备边五策》,未被采纳。顺治五年(1648年)携书3000卷,隐于天台山中。又避兵乱逃往建宁,剃发为僧,名明昙,以讲学为生。著有《见则堂语录》、《不远堂诗文集》等。
恽兰溪清朝,画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画家恽源浚之妹,邹一桂(1686-1772)之妻。善画山水,人赞其“山水平远,风韵天然”。亦善花卉。夫妇曾合画《蟠桃图》,约长丈余。二人在夜间秉烛作画,匍匐地上,画大小桃三百枚,天未明而成。
恽姓近代名人
恽代英在恽代英战斗过的地方,人民用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位英雄。常州市博物馆、武汉市33中等单位办起了烈士的陈列室。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先后成立过两个以恽代英命名的少先队中队。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常州文物管理单位征集了恽代英的日记、书信、照片、实物等。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央书记处关于在恽代英烈士就义处建立一简易纪念坛,坛内立一小型纪念碑的决定,已开始在恽代英殉难处——原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进行建坛立碑的工作。解放后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纪念恽代英的文章。1981年在恽代英就义50周年之际,中央党校出版社将他1917年、1918年、1919年日记整理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书信集《来鸿去燕录》,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了《回忆恽代英》后,又将出版《恽代英文集》上、下卷。,恽代英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他光辉的榜样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鼓舞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武 进: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鄱阳郡:鄱阳自夏至周均称番。周时,番为楚东境,春秋战国后,番时为楚地,时为吴属,所以历有吴头楚尾或楚头吴尾的说法。鄱阳正式建县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属九江郡称作番县。到了西汉,改番县易,以在番县水之北而称呼,属豫章郡管辖。新莽时一度改称乡亭,仍属九江郡。东汉时期,将番易左右加“ 阝”傍,于是称作鄱阳。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置鄱阳郡,鄱阳隶鄱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鄱阳郡隶属此洲。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622年),复置饶州,鄱阳隶属依旧。南唐开元初,改饶州为永平军,宋开宝八年(975年),废永平军复饶州,其间鄱阳均为倚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饶州为饶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鄱阳府为饶州府,鄱阳隶属未变。清沿用明制,鄱阳隶属依据前朝,也都是州府所在地。民国时期,鄱阳先后隶浔阳道、第四行政区、第五行政区。1949年鄱阳解放,鄱阳县先是鄱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后隶乐平专区、浮梁专区。自1952年起,隶上饶专区(后改上饶地区),2000年撤地并市,鄱阳隶上饶市管辖。鄱阳在一千多年里均称鄱阳,195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方改称鄱阳。
“光裕堂”等。
一、恽(惲)y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及大同、湖北之武昌、安徽之泾县及霍山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上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茗柯文编》注云:“汉杨恽之后,其子避难,以父名为氏。”则此“恽”系杨姓所改。杨恽,原封平通侯,后被汉宣帝以“大逆不道”罪腰斩,其妻、子徙酒泉郡(今甘肃酒泉),避仇家而改姓恽。
2、又注:“或云:其先出楚成王,为熊姓,盖以成王名恽故也。”若系楚成王之后,则似当系出芈姓。望出番阳。明代有恽巍、恽签、恽绍芳,俱进士;清代有恽寿平,武进人;现代有恽代英。
二、恽(惲)
恽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武进、常州、江阴等地均有此姓。
恽姓起源:
1、原姓郓,后改为恽氏,见《姓考》。
2、系自熊姓。春秋时楚成王,名熊恽,子孙以王父名为氏。
3、汉时平通侯杨恽,因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后为汉宣帝所斩。其子孙避仇家,以父名为氏,见《茗柯文编》。
恽姓名人:
恽文,宋时武进人,宝庆二年科榜,任著作佐郎。
郡望:番阳。
一、恽(惲)y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及大同、湖北之武昌、安徽之泾县及霍山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上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茗柯文编》注云:“汉杨恽之后,其子避难,以父名为氏。”则此“恽”系杨姓所改。杨恽,原封平通侯,后被汉宣帝以“大逆不道”罪腰斩,其妻、子徙酒泉郡(今甘肃酒泉),避仇家而改姓恽。
2、又注:“或云:其先出楚成王,为熊姓,盖以成王名恽故也。”若系楚成王之后,则似当系出芈姓。望出番阳。明代有恽巍、恽签、恽绍芳,俱进士;清代有恽寿平,武进人;现代有恽代英。
二、恽(惲)
恽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武进、常州、江阴等地均有此姓。
恽姓起源:
1、原姓郓,后改为恽氏,见《姓考》。
2、系自熊姓。春秋时楚成王,名熊恽,子孙以王父名为氏。
3、汉时平通侯杨恽,因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后为汉宣帝所斩。其子孙避仇家,以父名为氏,见《茗柯文编》。
恽姓名人:
恽文,宋时武进人,宝庆二年科榜,任著作佐郎。
郡望:番阳。
武 进: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阳)、丹徒东部地区置武进县。嗣后各朝时有置废分合,改称过兰陵、永定,并入过曲阿、晋陵,析置过阳湖。1912年,民国成立,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
鄱阳郡:鄱阳自夏至周均称番。周时,番为楚东境,春秋战国后,番时为楚地,时为吴属,所以历有吴头楚尾或楚头吴尾的说法。鄱阳正式建县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属九江郡称作番县。到了西汉,改番县易,以在番县水之北而称呼,属豫章郡管辖。新莽时一度改称乡亭,仍属九江郡。东汉时期,将番易左右加“ 阝”傍,于是称作鄱阳。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置鄱阳郡,鄱阳隶鄱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鄱阳郡隶属此洲。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622年),复置饶州,鄱阳隶属依旧。南唐开元初,改饶州为永平军,宋开宝八年(975年),废永平军复饶州,其间鄱阳均为倚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饶州为饶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鄱阳府为饶州府,鄱阳隶属未变。清沿用明制,鄱阳隶属依据前朝,也都是州府所在地。民国时期,鄱阳先后隶浔阳道、第四行政区、第五行政区。1949年鄱阳解放,鄱阳县先是鄱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后隶乐平专区、浮梁专区。自1952年起,隶上饶专区(后改上饶地区),2000年撤地并市,鄱阳隶上饶市管辖。鄱阳在一千多年里均称鄱阳,195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方改称鄱阳。
“光裕堂”等。
一、恽(惲)yù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及大同、湖北之武昌、安徽之泾县及霍山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上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据《茗柯文编》注云:“汉杨恽之后,其子避难,以父名为氏。”则此“恽”系杨姓所改。杨恽,原封平通侯,后被汉宣帝以“大逆不道”罪腰斩,其妻、子徙酒泉郡(今甘肃酒泉),避仇家而改姓恽。
2、又注:“或云:其先出楚成王,为熊姓,盖以成王名恽故也。”若系楚成王之后,则似当系出芈姓。望出番阳。明代有恽巍、恽签、恽绍芳,俱进士;清代有恽寿平,武进人;现代有恽代英。
二、恽(惲)
恽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武进、常州、江阴等地均有此姓。
恽姓起源:
1、原姓郓,后改为恽氏,见《姓考》。
2、系自熊姓。春秋时楚成王,名熊恽,子孙以王父名为氏。
3、汉时平通侯杨恽,因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后为汉宣帝所斩。其子孙避仇家,以父名为氏,见《茗柯文编》。
恽姓名人:
恽文,宋时武进人,宝庆二年科榜,任著作佐郎。
郡望:番阳。
其他姓氏
[ 恽 ]字的同音字 - [ yun ]
[ 恽 ]的同部首字 - [ 忄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