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也指男女幽会之处。
英a place of a lover's rendezvous in mulberry field; place of illicit love-making;
⒈ 亦省作“桑濮”。
引《礼记·乐记》:“桑间 濮 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郑玄 注:“濮水 之上,地有 桑间 者,亡国之音於此之水出也。昔 殷紂 使 师延 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於 濮水,后 师涓 过焉,夜闻而写之,为 晋平公 鼓之。”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 桑间 濮 上之音尔。”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浅见者胶柱鼓瑟,致使美人香草之遗意,等诸 桑间濮 上之淫声,此 昭明 之过也。”
晋 潘岳 《笙赋》:“乐所以移风於善,亦所以易俗於恶,故丝竹之器未改,而 桑 濮 之流已作。”
⒉ 指男女幽会的地方。
引《汉书·地理志下》:“卫 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西则首仰 阿甄,傍通 戚蒲,桑间濮上,淫荒所庐。”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陈三姑娘》:“﹝ 陈三姑娘 ﹞年十六七,美丽自命,有桑间濮上之行。其父觉之,遂沉诸湖。”
⒊ 指男女幽会之事。
引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
⒈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也作「濮上桑间」。
引《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
1、每年春三月,初民们像现在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一样尽情享受男欢女爱,桑间濮上,奔者不禁。
2、徐先生能从文字流变的历史脉络思悟简牍之美,并融敦煌写经的笔意于一体,写出的面貌“既不失桑间濮上谣咏的拙朴,又透着文会燕集歌吟的雅逸。
3、素有桑间濮上之称的濮阳,正以急劲的变化而成为河南的城市“名片”。
4、应该想想,即便没有“桑间濮上之音”,学生是否安坐教室?学生逃课,首先应反思的是教师。
5、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桑间濮上的近义词,桑间濮上的反义词,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jfyici/4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