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英legacy; Buddhist monk’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
⒈ 亦作“衣钵”。
⒉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引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鉢,松宇清身心。”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和尚收拾衣鉢被窝,打个包儿,做成一担,寻根竹子,挑出菴门。”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六祖衣鉢,传自 达磨,藏 广东 传法寺。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鉢则 魏主 所赐。”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 惠能 ﹞在原籍死后移灵 曲江 南华寺,六十年代初 南华寺 还有他的‘真身’和‘衣钵’。”
⒊ 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引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孟轲》:“孟氏 之学,识其大者,真若登 孔子 之堂而受衣鉢也。”
清 赵翼 《奴子陆喜善蒸鸭戏调子才》诗:“浅夫好为师,竟尔付衣鉢。”
马南邨 《燕山夜话·宛平大小米》:“他由于家学渊源,继承他祖父的衣钵,书画也都有专长。”
⒋ 借指僧家的衣食,资财。
引《八琼室金石补正·僧惠等造天宫像记》:“遂捨衣鉢之餘,採石名山,访巧求能,愿雕真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寺僧 广明,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亦且衣鉢充实,家道从容,所以士人每喜与他交游。”
⒈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引《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亦且衣钵充实,家道从容。」
⒉ 泛指老师所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
引宋·杨万里〈赠王婿时可〉诗:「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通俗编·服饰》引《邵氏闻见录》:「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钵耳。」
1、工程师对这位学徒非常喜爱,自当衣钵相传。
2、当年,玄灵子甚至想过将自己的衣钵相传于她。
3、更多的还是光杆司令了多年的许真人也想找一个弟子传承衣钵,恰好碰到了张大胆罢了。
4、图就传给你了,可惜你三根不清,贪恋财色,不然以你之悟性授你衣钵亦非不可。
5、“燕京八绝”一个个顶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却苦于找不到继承衣钵的传承人。
衣钵的近义词,衣钵的反义词,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jfyici/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