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5 14:00:01 热度:707℃

    作者:丢失了那个以往高傲的自己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热】《称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热】《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称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称象》教学设计1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ānyuányìlùnchuánxián

    ()()()

    chènggǎnzǎigēyìdǔqiáng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2)dé()(3)děi()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2)把弯由的伸开()

    (3)爽快()(4)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一()秤一()船

    四()柱子两()树一()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称()柱()象()

    宫()秤()住()像()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称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95%的学生能够认识读准本课“称、象”等13个字,90%的学生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再、象”等6个字。多数学生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通过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朗读方式,90%的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多数学生能体会到课文的意思。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认识:

    曹冲(字仓舒)生年:196卒年:208

    曹冲(196—208),字仓舒,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称象的事情流传千古,曹冲在称象时不过六岁。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这一年,曹冲夭亡,年仅十三岁。曹操为其哭泣时,曹丕来安慰曹操,曹操说道:“仓舒之死,对我来说是不幸,可对你们来说却是大幸!”曹丕称帝后,追封曹冲为邓哀侯。

    第一课时

    学时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95%的学生能够认识读准本课“称、象”等13个字,90%的学生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再、象”等6个字。

    2.通过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朗读方式,90%的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多数学生能体会到课文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用什么称?相机出示:称,秤,识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板书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小朋友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

    初读。自读要求: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课件出示生词,检查生字读音。

    a、指名教读。称 象 官 腿 柱 议 杆 秤

    倒 艘 沉 止 微

    b、自由认读。

    c、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d、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5、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6、读一读:

    (1)称象 柱子 议论 秤杆 一艘 官员们 下沉 微笑 船舷(xián) 得 (děi)造一杆(ɡǎn)

    (3)像——象 干——杆 称 —秤

    到——倒 管——官 住——柱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那么课文肯定能读的更通顺流利了。再读课文。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点、照”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称象》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装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板、纸制的小木船、象和石头。

    【教学过程】

    一、现场试验,导入新课。

    (师准备好装上水的玻璃皿和小木板。)

    指名一个学生到台上来按老师说的做,其它的学生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等一下上来说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实验时,在木板上加的东西越多,木板就越往下沉。)

    师:看到这种变化,你能动动脑筋,想想可以利用它来做什么呢?

    生:……

    师:同学们刚才都有动脑筋,只是暂时还没想出一个更妙的办法而已。但有一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到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听他讲一讲呢?说不定听后,你们会有比他更好的办法。

    板书课题:称象,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质疑问难,感知课文。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多,那现在就请你们翻开课本P35,把课文认真、仔细地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你们一定会解决很多刚才想知道的问题的。

    2、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很大的象。

    师追问:大象有多大呢?你能说一说吗?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师:当官员们看到这么大的象之后,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生2:这头大象有多重?指名读一读(“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师:官员们现在都在议论这个问题,那我们也来当“官员”,学他们一起来议论议论好吗?(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学着官员们的样子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讨论”的最像。)——懂得什么叫“议论”。

    3、让学生自己来评一评,哪一组比较像“议论”?

    4、师:从学官员们的议论中,你有新学会什么吗?(学会“宰”。)

    5、师:曹操对于他们想出的办法都不满意,从哪里看出来 ?(“曹操听了直摇头。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三、抓住重点,细读明理。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官员们的议论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曹操都“直摇头”。那有没有谁想出的称象办法让曹操满意的呢?

    1、全班齐读课文的第四段。

    2、指名到台上来用老师准备的纸具演示曹操称象的过程。(学生一个说,一个做,其余的认真观察。)

    3、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的词语。(先……然后……再把……再……。)

    4、师对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学生把曹冲称象的过程复述一遍。

    5、师生合作互读曹冲称象的过程的句子。(老师读表示步骤的词语,学生接着往下读。)

    四、由果溯因,精读对比。

    1、师:官员们的称象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而对于年仅七岁的儿子曹冲提出的办法,他为什么会“点头微笑”呢?

    2、让学生由表现的不同反映,对比一下办法的好坏。

    师总结: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思考。

    3、如果换成是你,你觉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总结全文,养成习惯。

    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动脑去思考,人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六、讲说故事,加深印象。

    1、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

    2、请学生分别用“关”、“洒”、“扫”这几个字,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以上两项作业,自选一项。

    《称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那如果是一个小动物呢?

    真棒!那如果是大象呢?

    思考: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2.现在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柱”的偏旁是“木”

    “底”的偏旁是“广”

    “秤”的偏旁是“禾”

    “船”的偏旁是“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底”、“船”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曹操柱子称象船舷

    微笑然后果然重量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同学们,你们收到礼物后会怎样呢?

    (3)那曹操收到礼物后什么反应呢?

    4.课文是怎样描述大象的外形的呢?(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样描写大象说明了什么?

    (2)看到这头大象之后,官员们有了什么样的想法?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评论。

    (3)比较句子

    ①大象有多重呢?

    ②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5.官员们对大象重量是这样的好奇,那曹操怎样呢?(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是怎样说众官员的办法的?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

    (4)众官员提的办法可行吗?

    从哪可以看出来?

    (5)比较句子:

    ①曹操听了摇摇头。

    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明确说明了曹操对众官员提出的办法直接否定。

    (5)这里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做游戏。

    ②音乐课上,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

    6.大家提出的办法都不可行,这时候谁又提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演示第23-29张幻灯片)

    (1)他是怎样说的?

    “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用“先……再……然后”写句子。

    ①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习。

    ②早上,我先穿衣服,再洗脸刷牙,然后吃饭上学校。

    (3)曹冲说的办法用了几步?

    分别是哪三步?

    (4)为什么装石头的时候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

    (5)同学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第②好。强调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6)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7)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你们以后要怎样做呢?

    7.曹操听到这个办法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演示第30-32张幻灯片)

    (1)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

    (2)课文是怎样说的?

    果然:确实如此,不出所料。

    (3)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4)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脚印法。先让大象踩到松软的土地上,量出踩下去的脚印的深度;再让人也踩到松软的土地上,也踩到和大象一样的深度;最后称这些人的重量。

    把大象赶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池子里,等水不再往外流,再把大象赶出来,然后往水池里填石头,直到水面满了,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四、归纳总结(演示第33、34张幻灯片)

    1.《曹冲称象》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多动脑筋,勤思考,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2.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聪明机智,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五、课堂练习

    (演示第35-37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候(时候)(问候)

    然(虽然)(果然)

    站(站立)(站队)

    2.将曹冲称象的过程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赶象上船

    (3)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

    (2)在船舷上做记号。

    (4)称石头重量。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五、板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3、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困)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 操 官 堵 重 杆

    秤 砍 割 沿 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 堵 杆

    ②秤 砍 割 沿 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 官 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困)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 (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P16),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六、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七、反思:学生通过老师帮助进行语文课的预习方法的训练,通过课题和思考题进行思考,学生问题意识较强,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预习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

    《称象》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3、继续学习默读。并且乐于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那谁还记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尤其强调腿像一根柱子和身子像一堵墙)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称象。(板书:称象)

    2、解释称:你知道称是什么意思吗?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称什么的?

    由学过的课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把学生直接领入到大象的样子上,这样再去介绍课题称象,使学生对大象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解决了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称,知道“称”的读音、理解“称”的字义。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书来,自由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在读得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解决。并且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班内交流学习成果,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和由词语组成的一段话。(开火车读词语、扩词、说句子等)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的声音洪亮、正确流利、而且同学们都爱听。

    给学生创设自主识字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班内汇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用词语组成段落,使学生在大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合作探究、品读体味: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称象》,那都是谁用了什么办法称的大象呢?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出了主意。板书(官员们)并且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来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出示官员们的办法,体会“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理解词语“议论”。

    2、曹冲出了主意。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勾完之后可以和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交流。

    4、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步骤,帮助理解课文。

    5、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优劣。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直摇头点头微笑

    在小组内交流,锻炼每个学生的`说话能力,并拓展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用学生充分的读概括官员们称象的办法,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

    把识字教学引入具体情景中,理解了词义。

    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主要通过默读,边读边想(这也是本单元的新的阅读要求)、勾画动词、交流和课件的展示来帮助理解。

    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好与坏,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想办法,学习曹冲。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称象,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人?2、如果说在现在的情况下,你打算怎样称象?3、课下搜集曹操、曹冲的小资料,我们下节课展示采蜜集。

    让学生们自由想象称象的办法,打开思想的闸门。

    《称象》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学生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答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思考: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学生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思考:从这个办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赞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赞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曹冲的办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学生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称象》教学设计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

    (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部分的笔顺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抄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别人听。

    《称象》教学设计9

    下面是这一课一共要认识的13个生字: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师: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一记这些生字。

    全班交流: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左边一个禾字旁加上右边一个“平安”的“平”字就是一杆秤的“秤”。

    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杆”。干净的干加上木字旁就是秤杆的“杆”。

    生3:我说个谜语你们猜:天狗要吃月亮了,月亮就使劲往后退,你们猜是什么字?

    生齐:是“一条腿”的“腿”。

    生4:我也打个谜语大家猜:禾苗喜欢出尔反尔,什么字?

    少数学生:这个字是——称,是称象的“称”。

    生5:我给“倒”组几个词:倒车倒水倒立倒转

    生:还有“倒茶”“倒垃圾”

    生6:我发出一种声音,大家来猜字:

    (该生发出类似喇叭的颤音,孩子们很兴奋都跟着叫起来,并且齐声说:是大象的“象”字)

    生7:我来画一画,你们猜:

    (该生上台用简笔画画出了大象的图案,学生大声说:也是大象。)

    生8:我来做表情大家猜:

    (该生站在讲台前面对大家微微一笑,学生说——微笑)

    生8:是黑板上的什么字?

    生齐:是“微”字。(说着大家都做出了微笑的表情)

    生:我来画图大家猜:

    (该生在黑板上画下了一张略带笑容的脸)

    生齐:是笑脸,“微笑的脸”。

    生9:我来指地方,你们来猜字:

    (该生站在前面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腿,孩子们都跟着拍起来很兴奋地说:是大腿的.“腿”字)

    师:谁来记“艘”?

    生:我用组词的方法来记:一艘轮船

    众生:一艘军舰

    生10:我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柱”字:主人靠在柱子旁,柱子细又长。

    生11:我来记“止”:正字屋顶被接掉。

    生12:我也来记为止的“止”:上字左边加上“1”

    生13:我用“止”组词:为止终止停止行人止步

    师:你们比曹冲还要聪明,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方法记生字,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我们的交流就到此为止吧。

    教学反思:

    汉字具有“音形义赏”四位一体的特点。因此,识记汉字就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在上述课例中,孩子们除了应用比较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方法以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听声音猜字、看表情猜字、画图形猜字、指实物猜字”等一系列的识字方法。也许有人认为,这些是识字方法吗?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思考。但是,我觉得这些方法首先是建立在识记者认识汉字的音,理解汉字的义的基础上的。比如:那个“发声音猜字”的学生,他首先要弄清“象”字的读音,要发出大象的叫声,他还要进一步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我想在完成这两方面的时候,他本人对“象”的字形也是目睹了很多遍的,好似“字认多遍便熟记于心了”。并且,他的这种方法给人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我想效果也应该是好的。所以采用这些方法孩子们至少要弄清汉字“四位”中的“两位”,而在弄清这两位的过程中,其他的一位或两位也便随之而解了。

    《称象》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称象》(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3、学习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大象和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读梳理,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有关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并猜测一下大象的身高、宽度以及它们每天所吃食物的重量。

    2、“象”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大象。大象又高又大,我们要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

    3、板书课题:称象

    4、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谈谈称象的方法。

    5。今天学习的课文也提到了一种称象的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自读生字。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引导学生上讲台“带读”生字。

    3、生字分类认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点评生字音。

    5、巩固生字练习。

    6、生字归类指导书写。

    二、细读解疑,合作助力。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汇报对课文的大致理解。

    3、归纳。

    七岁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摒除别人意见中不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他人合理的部分,利用一艘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品读体味,赏思并行。

    1、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读文,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3、自渎,小组讨论: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谁的称象方法:,分哪几步,每一步要人们做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找一找,标一标。

    4、小组合作找“问题”,解决“问题”。

    (1)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能想到的问题。

    (2)汇报。一组问,其他组学生帮助解答,师及时点拨指导。

    四、读中积淀,迁移反思。

    1、师:自读课文,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从官员的办法中得到启发,称象要有一杆“秤”,要分成一块一块地称。他通过动脑筋,用船代替“秤”,用一块一块的石头代替部分,得出称象的办法。

    2、表演。指名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鼓励学生用“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利用教具把课文表演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五、练写运用,延伸创造。

    1、查阅课外书或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写一写。

    2、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秤宰象一块块称赶象上下船画线装石称石

    摇头点头

    《称象》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 难 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

    《称象》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称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曹冲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呀?

    二、师:你们看他了解的可真多,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些知识呀?(书中)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曹冲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标好自然段。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么?快看他们来了。

    出示:称象秤杆

    师:秤和称有什么不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杆秤,你们见过么,在哪见过?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那你还知道那些秤啊?(出示图片)看看这幅图,你知道那里是秤杆吗?当秤杆保持水平时,这个秤砣的重量加上秤杆上的标度就是你称东西的`重量了。

    出示:又高又大又()又()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呀?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么?(又大又圆,又黑又亮,又细又长)

    评: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师:我如果说“又胖又瘦”行么?意思是不能矛盾的。

    出示:一()墙一()秤四()柱子一()大象一()船

    师:很好,课文中的细节你们都注意到了,老师想告诉你们括号里的词语叫量词,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比如,一双鞋,一张桌子。希望你们能用心记住他们。谁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要把括号里的词语读清楚。

    三、细读课文:

    质疑

    师:看来,字词你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那么,请你再读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用的什么办法?为什么称象?)

    师:你们问的问题很好,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听讲,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一)什么样、哪来的:师:谁来说说?

    (二)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么?你能看着书上的图说说么?

    你能把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读出来么?

    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

    师:这么大的一头象到底是哪来的呀?课文中有介绍么?谁来读读?

    过度:看来,一千多年前,要想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讲述了怎样的称象方法,快看看课文,找找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

    (官员们、曹冲)

    (二)官员的办法:

    师: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办法呢?快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师:官员们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那他们在干什么呢,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说说么?(议论)

    师:那你们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官员们提出来的办法么?(造大秤、宰大象)

    师:这两种办法好么?为什么?

    (造大秤根本就不现实,因为大象那么大,根本就没有人能把大秤提起来;宰大象就更不现实了,大象都死了,知道重量也没有用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不同意官员们想出的办法,那曹操同意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师:那我想把这句话改改,谁来读读,哪句话写的好呀?为什么?

    (直摇头表示曹操很不同意,如果改了意思就没有这么深了)

    《称象》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称象》教学设计15

    【课前透视】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思路: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思路: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思路: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三、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四、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称象》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称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0049.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