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5 22:20:01 热度:456℃

    作者:夜的`第七章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解决问题(一)巩固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2~9题。

    教学目标:

    1、让生进一步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25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3.p1026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指导练习

    1.p1038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2.p10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一个圆桌可坐3人。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p1027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p1038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3.p1039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0-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6人围成一圈,__________?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补充后,让其列式,师:为什么除法计算?

    二、新课研究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师出示团体操图片

    师: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说。

    师:谁能提出问题?

    生:每个小圈多少人?

    2.探讨解决方法

    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评价

    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60/2/5=6(人)60/(2*5)=6人

    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

    4.反馈练习

    P100做一做

    先让生认真审题,同桌说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10-11

    1.10题先让生认真审题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总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2、11题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四、课堂总结(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解决问题(二)巩固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13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7/7=2元

    二、指导练习

    1.p104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

    四、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多媒体播放运动会场景,听到了熟悉的音乐,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开运动会),上节课我们学了解决运动会中求队列人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团体操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2、自主探究:

    (1).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只出示下面的图片)

    (站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教师根据学生所叙述的贴信息。

    (2).你能依据这两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

    (3).现在老师再给你一条信息。(多媒体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现在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4).(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②③:多媒体课件上出示①②③,)

    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③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5).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

    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2个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那也就是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必须要用到哪些信息?

    (6).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

    要求每个大圈有多少人?必须要用到的信息有哪些?

    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表示把60人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旧知的复习糅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区别。

    (7).解决第三个问题,将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板书到黑板上。

    (8).那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着做一做吗?

    学生做完后,让最快完成的`学生上台板书。

    教师板书算理。

    方法二:

    ⑴先求出共有多少个小圈:

    25=10个

    ⑵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

    6010=6人

    综合算式:

    60(25)=6人

    方法一:

    ⑴先求出每个大圈的人数:

    602=30人

    ⑵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

    305=6人

    综合算式:

    (教学方法如下:)

    方法一教学:

    ①让讲台上写完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哪些同学与他的列式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一说?

    ③教师板书算理。

    方法二教学:

    ①让板书的学生先讲一讲每一步求的什么?

    ②你们听懂了没有啊?谁能像他这样再说说?

    ③教师板书算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地自主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自己说算理,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提醒说明:

    ①6010=6(人)60里面有6个10。所以6010=6(人)

    ②如果学生出现了6052=6人的算式,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说不出来。教师指出:这种算式虽然答案一样,但是我们不能说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所以一般不列这种算式。

    (9).教师小结:

    同学们,请看打屏幕:刚才这位同学是这样解答的:60人站成了2个大圈,所以每个大圈就站602=30人,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要求一个小圈有多少人,就用305=6人。

    这个同学呢,是根据有2个大圈,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一共就有52=10个小圈,再依据这10个小圈总共有60人,求出每个小圈就站6010=6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回顾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明白解题思路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10).学生自主解决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我会做)

    ①学生独立看图获取信息,教师指名说出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打开书本独立解决。

    ③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1至2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新知,教师半扶半放,让优生找出信息,再让所有学生自主的解答,并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在这里解决讲不出道理的算式,不予采纳,使学生明白必须要根据算理来列式。

    3、交互反馈:

    (1).我会说:(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分析: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又是什么意思?有几辆车?现在要求1辆车1次运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明回答:

    方法一:960042=1200(千克);

    方法二:960024=1200(千克)。

    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认为这样列式合理吗?

    方法三:9600(24)=1200(千克)

    让学生分步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2).我会连(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学生直接连线,注重说明连除算式的算理。除以2的2是什么意思,除以3的3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两步计算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部分题目的难度,练习体现多样化,注重学生讲清算理。

    4、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顾这几题,你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①仔细看图,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别注意隐藏的信息。

    ②要明确问题,确定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③根据每一步要求什么,选择相关的信息列式计算。

    ④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和答。

    (3).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5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概况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们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反思:

    解读教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也不是由分步算式到综合算式的过渡教学,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课标对于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法,一种是从信息入手的综合法。本节课,我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于会做不会说,或只是少数个别学生会说。所以,教师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上台板书后,自己说出算理。让下面的学生仔细的倾听算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啊?、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啊?让多名学生叙述算理。这里教师并没有在第一个学生说出算理后就急切地板书出算理,而是多让几个人说后,才板书出来。这种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倾听和自我知识地完善。达到让其他学生逐步内化地目的。从而学生才能从一种解题方法发展到两种,三种。

    不足之处:

    1、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梳理两种算法的过程中,图文没有结合好,教师要充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用的综合法解答的,梳理时可以用分析法来梳理,不仅让学生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间量提供基础。还让学生学会了用分析法或综合法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x 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重1/4。

    西瓜比苹果重kg,西瓜重kg。

    (2)鸡有x只,鸭的只数比鸡少1/3。鸭比鸡少X只,鸭有X只。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1)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5人。航模组有多少人?

    出示例2。

    1、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航模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小组的人数多,多的人数相当于航模小组4等份中的1份。)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关系。(学生可以选用条形、线段或其他图形表示人数)

    2、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根据已知条件“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直接得出数量关系:

    航模小组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的.人数

    或者: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1/4=美术小组的人数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3、改变例2。

    出示:航模小组有20人,美术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只要改变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位置)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2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什么?

    (数量关系相同,已知条件与未知问题交换后,仍然可以根据例2的数量关系列式)

    教师:上面用方程解例2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统一,我们应该好好理解、掌握它。

    4、再次改变例2。

    出示:美术小组有24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少1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改变方程,解方程。

    5、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2、根据条件列方程。

    (1)小红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10元,正好比钢笔价格少3/8,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有450只,黑兔有多少只?

    (3)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2/3,白兔比黑兔多180只,黑兔有多少只?

    3、根据所给方程口头编实际问题。(小组内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学习列出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在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用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列表整理信息时,本课例题呈现的信息更复杂,而且在列表时所求的问题也没有表示出来,需要学生先根据要求的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列表,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解决实际问题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两积之和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带着问题去寻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知道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和反思,不断增强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在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谈话:首先,我们来玩个小比赛。这边两组叫红队,这边两组叫蓝队。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课程表。比赛规则很简单,请你找到老师所描述的科目,然后圈起来,圈好的同学立刻起立,咱们看看,哪队同学反应最快,注意,老师喊停以后,你就不能再动笔,也不能再站。明白了吗?红蓝两队的队员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你觉得这个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师小结:小小课程表用不同方法进行整理获得的效果就不一样,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选择好的方法讲究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

    师:这两种整理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谈话:同学们都认为用列表的策略来整理课程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目了然,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列表的策略。(板书:列表)其实生活中列表整理的例子非常多,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日历、值日表),咱们身边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也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

    (二)激发内需,形成策略

    1、联系生活,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中的已

    知条件。

    (2)看了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信息比较多)

    师:条件这么多,看来需要整理一下,那可以怎么整理呢?

    (3)根据学生反馈将所有的条件整理进一个表格中。

    (4)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那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表格中的所有信息吗?为什么?

    小结:所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直接根据问题来整理信息。

    (5)直接出示问题和简化的表格。

    下面,请你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样?

    (6)那你能说一说这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①学生反映从问题想起。(板书)

    ②回到表格,引导学生还可以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

    (7)让学生分布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订正时提问: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7)答案是否正确?先进行检验,再与同学交流。

    提醒学生:以后解题时都要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检验,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

    3、这道题还有一问,请想一想: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该怎样解答?

    请同学们先独立列表整理,然后说说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4、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解答了两个问题,你发现在解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得出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的另外3个步骤。

    (三)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过渡:其实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列表的策略。学校里就有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练一练”第一题

    独立看书明确题意。(请学生说说在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看过图后,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上有这么多的信息,你能用列表的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好吗?(学生整理信息)

    班级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先求三、四年级分别有多少人)

    2、“练一练”第2题

    师:学校里的江老师也有问题要同学们解决,我们来看下。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作业纸上独立列表整理。

    班级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

    3。、“练习九”第1题和第2题

    请学生一起读题。(第2题先解答,再检验)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

    讲述: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其中的一种——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策略。谁能说说我们一般在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时可以用到这个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形成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设计理念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3、反思解题过程

    (1)引导交流: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以前学过的列表的方法能把信息整理清楚吗?这样一个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的更清楚了。

    (2)自主尝试画图

    要求画出的图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组织交流: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示意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画的好?哪些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a.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b.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正自己画的图。

    看示意图分析: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示意图整理信息

    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尝试画图、交流汇报

    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提问: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鱼池的长?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鱼池的宽?你能解决吗?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列式子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或所列的表格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一般常用哪种解题策略?你还有什么收获?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校园里原有一块面积是210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如果草坪的宽增加6米,面积就增加到300平方米,原来草坪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六、教后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精力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再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运用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在昨天的卫生中,由于大家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所以教室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小组的力量多大,只要我们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们小组就会越来越强大,想不想让自己的小组成为最棒的小组,一个优秀的小组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只有每个人在纪律、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的小组才会越来越好,每个组都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小组,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上课!

    (出示练习题)读题,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组6号回答,答对加1分。

    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棒,而且精神饱满,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1)自学课本

    今天我们请了两位手艺高处的厨师为大家做美食,看,(出示例题情境图)原来他们带来了美味面包,先别急,请同学们看书P53,仔细观察这幅图,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你知道的完整地说出来。(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1分钟)如果看明白了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一会儿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几号加几分。

    (2)小组交流答案,抽组号,几号加几分。

    2.(1)自学课本

    下面问题变多了,难度也变大了,敢不敢挑战?继续出示课件呈现问题:1.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一个其它的数学问题吗?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3.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么想的?请仔细看书P53“怎样解答”部分,思考这三个问题。

    (2)小组交流答案,每组选三名代表共同汇报,每人回答完整得全分,不完整的小组帮助补充的得一半分,不正确不得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二部分(板书:怎样解答?)

    3.(1)自学课本

    解答完,还有一步是什么?(板书:解答正确吗?)请你自己看书P54检验正不正确?看书中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2)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1分)把问题当作已知条件,把第一个已知条件当做问题,由问题推出已知条件,和原题相符,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三、教师讲解

    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出示线段图)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这道题我们解决了,下面这道题更有难度,你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出示做一做要求)

    2.P55 4题

    各组统计分数,评出优胜小组。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梳理以前的学习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梳理和体会以前学习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策略。

    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尝试使用,体会策略。

    结合图片出示问题:

    1.要知道大树的高度,你有什么好的策略?

    2.要求出土豆的体积,有哪些好的策略?

    三、结合课本,回顾所学。

    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教师适时评价点拨。

    【(1)画图①可以帮助我们列举出所有的情况;②能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十进制、分数的意义和运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③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列表①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②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3)猜想与尝试策略帮我们类比之前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4)使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简单问题的思考发现复杂问题的规律。】

    四、练习延伸,灵活应用。

    1.赵、丁、王三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医生。已知:①赵不在学校上班,②王和教师是邻居,③赵和医生是朋友。谁是工人,谁是教师,谁是医生?

    2.鸡兔同笼,上有20个头,下有48只脚,求鸡兔各多少只?

    3.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被除数9.8的小数点忘记了,计算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多了12.6,正确的商是几?除数是几?

    4.探究:111111111×111111111=?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

    列表

    猜想与尝试

    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情境图

    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

    (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3)22+13-6=29(人)(4)22-6+13=29(人)

    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

    问题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面包房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先卖了22个,又卖了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

    提问:谁会列式解答。

    提问:你会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吗?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选择方法,把想的过程说出来。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他们在收集拉罐筒。]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提问: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自己解答,再说想法。

    2.谈话:我们走出了游园活动点,看,我们被一张统计表给吸引住了,这个表没有填完,你会填吗?

    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想法。

    3.谈话: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同桌交流,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归纳。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谈话: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具准备:

    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解决简单问题

    教师亲切谈话: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一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 ⑥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总结

    1.请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

    2.教师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同学都越来越聪明、能干。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0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课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首先呈现了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接着呈现教材中的七巧板和鱼图,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在做小鱼图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平移的知识,还用到了旋转的知识,这两个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又很符合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同时,使学生体会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可以解决很多图形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七巧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案。(课件出示几幅图案)

    师: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图案的美。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探究新知

    1、探究图案的变换。

    (1)阅读理解,搜集信息。(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4)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七巧板和鱼图,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

    (2)分析题意,尝试解答。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有)下面大家就开动脑筋,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各组派代表用展示台展示拼成的鱼图,并说明拼的过程。

    教师用课件演示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是怎样通过变换得到鱼图的。

    (3)回顾反思,理解方法。

    师: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巩固与总结。

    师:用平移和旋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

    学生观察并思考,说出还原右图的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还原右图的过程。

    点名汇报,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拼七巧板,熟练掌握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合作与沟通。

    ⊙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88页2题。

    学生分组设计图案。

    2、完成教材88页3题。

    (1)学生读题,认真观察两图后独立完成拼图过程。

    (2)学生展示拼出的图形,并说明拼图过程。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8页1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七巧板平移旋转鱼图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由两道简单的应用题导入到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由浅入深地,渗透转化思想,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张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张燕家3头奶牛一周产奶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张燕家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7=(千克)

    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3=(千克)

    答:每奶牛每天产奶千克。

    第二种:可以先算1头奶牛1周产奶多少千克

    ÷3=(千克)再算平均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千克)答:每奶牛每天产奶千克。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8辆汽车14天共节约汽油千克,平均每辆汽车一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疑问。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吨,每吨水的价格是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反思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数学计算方面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使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使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引入时,让学生练习两题:÷18 ÷15将例题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用我们学过的本领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也有的组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通过讨论,实践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都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得的。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在练习中错误较多,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通过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2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解决问题"(P72-7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并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看一看

    师:你看到这副画,想说什么?

    生:一和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是同样多?

    生1:有5个,也有5个。

    生2:和一个一个可以相对的。

    师: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好,给你们小组各加一颗五角星。(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该小组加五角星。)

    2、摆一摆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7个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数学问题。

    生1:比少几个?

    生2:比多几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进一步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二、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师:今天森林里在召开动物们的运动会,老虎大王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当裁判,大家想不想去,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比赛哪些项目?

    1、跳绳比赛

    小白兔和小猫在比赛跳绳,我们看看谁能赢?

    小白兔比小猫多跳了下?

    小猫比小白兔少跳了下?

    2、采松果

    两只松鼠在比赛采松果,哪只松鼠采的更多呢?

    3、钓鱼比赛

    三只小猫每人拿了一只水桶,一根鱼竿,你猜它们在比赛什么?

    对在比赛钓鱼,它们可认真了?我们赶紧去看看!

    看着这幅钓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比赛,哪一组问题提的多,答的好,就能获"星级小组"!

    小组讨论汇报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三、自评总结

    现在我们来看看各小组得到了多少五角星,哪一组最少,哪一组最多?

    你根据各小组的五角星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生:第一组比第二组少1个;第四组比第三组多个,比第1组多2个……

    四、课堂作业

    P73做一做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3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二、教材简析(见教学用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答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有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使学生经历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经过克服困难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

    师:观察这三幅示意图,你能说说每一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吗?

    谁能口答算式?(数量关系式)

    同学们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一些面积计算的问题。(板书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例12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舍”还是“入”。如第(1)题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能盛0.4千克的瓶子里,求需要多少个瓶子。计算结果是6.25个,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这里就要用“进一法”将6.25中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1,变成7。而第(2)题求红丝条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则要用“去尾法”,将16.666…中小数点后面尾数去掉,得近似数16。最后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近似值的不同情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关键:取近似值的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设计:

    一、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计算。

    0.75÷0.3+3.23.6÷0.4-1.2×5

    4.8÷1.2+0.5×50.4×(3.2-0.8)÷1.2

    二、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1、创设情境:小强妈妈前几天买来了一桶香油,重2.5千克(出示实物),因这桶过大,小强妈妈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请你们帮她想一想该怎么办?(分装在小瓶里)

    这个主意好!瞧,(出示小瓶子)我找来了一些小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那小强妈妈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呢?

    出示例12(1)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引发学生思考:需要准备6.25个瓶子吗?瓶子数可以是小数吗?

    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多少上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进去吗?

    (3)师:从这一道题中,我们知道,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这题中的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2、出示例12(2)。

    (1)独立审题,分析条件与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道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呢?25米够吗?

    (3)师:在这一道题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去尾法”求近似数,也说是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3、引导学生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不同点:(1)是向整数部分进一;而(2)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

    4、小结:“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三、深化方法、巩固应用

    1、出示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思路,说一说用哪种方法去取近似值,为什么?(买东西时,钱不够,就不能再买一本了,用“去尾法”可以买回5本词典)即100÷18.5≈5(本)

    2、练习六第8题。

    (1)读一读。

    (2)问: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每本相册多少钱?

    ②还有多少钱去买钢笔?

    ③相册和钢笔比谁贵?

    ④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支钢笔?

    (4)按上面的顺应进行讲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5)如果求孙老师还可以买多少支钢笔,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6)列式解答。

    (7)反问:为什么这里用“去尾法”求近似数?

    3、出示练习六第9题。

    (1)读题。

    (2)分析数量关系。

    小组内讨论:题中可以发现哪些信息?哪些信息是隐藏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求需要多少方糖,必须知道什么?

    (3)列式解答。

    4、练习六第10题。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外请你们各自搜索一些生活中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例子。

    五、作业设计

    1、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进一法)

    2、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去尾法)

    3、练习六第6、7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P100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P103第10题、P105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记得吗?考考你:

    1、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条件:

    ①、同学们植树,分成了3组。

    ②、每组都有12人。

    ③、一共植树144棵。

    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

    ②、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

    2、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六一,我们学校从每班挑选部分同学参加集体舞表演。(出示P100例2情景图:)看!这是他们新编的造型:

    (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集体舞新造型,把同学们分成2大组,每组有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6人,学校共挑选了多少人参加这次集体舞表演?

    3、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只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不了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板书: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现在,老师将这题变一变。看!你发现哪儿不一样了吗?(后面一个条件和问题交换了)现在要你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学生齐读题目。谁来说说:从题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要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

    (3)那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根据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做完后互相说说,互相说一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叫解法不同的同学板演)

    (4)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评价、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2、反馈(理解算理)(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方法一:60÷2=30(人)

    30÷5=6(人)

    (1)哪些同学跟他一样?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每大组几人,再算每小圈几人)

    60÷2表示什么?(每个组有几人?)

    30÷5表示什么?(每个小圈有几人)

    (2)、先算:平均每个组有多少人?60÷2=30(人)

    再算: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30÷5=6(人)

    (3)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意义一样,谁再来说一说?

    综合算式:60÷2÷5=6(人)

    (4)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二:5×2=10(个)

    60÷10=6(人)

    (1)这样列式的同学请举手,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5表示?(2组共有几个小圈)

    60÷10表示?(每小圈有几人)

    (2)分析:先求两大组共有多少个小圈?引导学生明确:已知平均分成2大组,每组有5个小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算分成多少个小圈,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先求:一共分了多少个小圈?5×2=10(个)

    再求: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60÷10=6(人)

    (4)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综合算式:60÷(5×2)=6(人)

    (5)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三:60÷5÷2(若没有同学用这种方法就不讲)

    (1)你是怎么想的?

    60÷5表示什么?(2小圈为一组,每组有12人)

    12÷2表示什么?(每小圈有6人)

    (2)你真聪明,会想到用这种方法。

    3、讨论比较:说一说这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一种解法先把60人分成两个大圈,每个大圈再分5个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而第二种解法是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两个大圈一共有10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所以:第一种解法是用连除,第二种解法是先乘再除;虽然列式不相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求的是“每小圈有多少人?”。都要两步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

    4、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能用多种方法解答,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选取相应的信息、选用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算,我们都应该弄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像今天所学的这类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可以用连除,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

    5、指导看书,梳理知识

    (1)独立阅读教材P100例2,然后同桌互相说说每一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质疑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6、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学校有3层教学楼,每层8个教室,一共安装了168台风扇。

    ①平均每层安装风扇多少台?3×8

    ②平均每个教室安装风扇多少台?168÷3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168÷3÷8

    2、(课件出示:P100做一做:)看,这是我们在活动中为家长、同学们准备的杯子,你能帮忙解决吗?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0074.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