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2 14:20:01 热度:616℃

    作者:将就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6+14+26+14=80(米)

    (2)26+26+14+14=80(米)

    (3)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尝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P63~6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 1×2=2(米) 8+2=10(米)

    D、4+1=5(米) 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1、想想做做1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想想做做2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3、想想做做4、5

    只交流,不解答。

    4、想想做做6

    拼一拼:同桌合作动手拼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拼法及所求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拼摆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不同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P64-65 T3 T4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0553.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