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0 03:00:02 热度:211℃

    作者:別遇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经典】三角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经典】三角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过程,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积累类比、归纳等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副、量角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信封里装三角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疑问

    1、理解内角和含义。

    2、故事激趣

    提问:三兄弟围绕什么问题在争吵?你有什么看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提出猜想。

    (1)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

    (2)提出猜想。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有同学怀疑吗?

    指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只是根据这两个特殊三角形得到的一个猜想。

    引导:需用更多的三角形验证。

    2、进行验证。

    (1)验证教师提供的三角形。

    测量: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

    ①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信封里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交流测量结果。

    ③提问:根据测量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拼一拼: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①思考:除了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②同桌合作:尝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③反馈不同的拼法。

    ④提问:既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拼成一个平角,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有怀疑吗?

    解释误差问题。

    (2)验证学生自己画的三角形。

    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交流:自己画的三角形验证出来内角和是1800吗?有谁验证

    出来不是1800的吗?

    提问: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还有怀疑吗?

    3、得出结论。

    指出:三角形有无穷多,课上得到的还只是一个猜想。随着验证的深入,能越来越确定这个猜想是对的.。

    说明:科学家们已经经过严格的论证,证明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都是1800。

    解决争吵:学生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劝解三兄弟。

    三、巩固应用,深刻感悟

    1、算一算: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2、拼一拼: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

    思考: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3、画一画:(1)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吗?

    (2)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

    (3)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学生自主总结一节课的收获。

    2、介绍帕斯卡。

    3、用三角形拼成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引发新的问题。

    三角形教学设计2

    课前准备:

    1.检测学生“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一技能掌握情况。

    2.检测学生“画指定底上的高”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高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三角形高的数量的了解情况。

    3.每生课前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与一等边三角形。

    4.自查“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名称,全面认识各种三角形的高,理解底和高之间的关系。

    2.探究高的画法,会画指定底边上的高(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的高除外),知道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关系。

    重点:进一步理解高的本质属性。

    难点:会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学具:每生一等腰三角形,一等边三角形以及三角板、铅笔。

    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找对边,找对应顶点。认识直角三角形各边的名称。

    【设计思路:学生在画高时要用“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技能,所以能正确地找到对应顶点与边是正确画高的前提。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与学习中经常遇到,认识直角三角形各边独有的名称便于叙述与研究。这是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引导学生概括直角三角形面积独特的面积公式的基础。】

    师:三角形中除了三条边这三条线段很重要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线段对于三角形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我们已学过的是——三角形的高。

    【设计思路:“其中”两字意指三角形中还有其它重要线段。这样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与继续学习探究的动力。】

    2.比高矮。

    师:这三个三角形它们想比一比,你们认为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设计思路:让学生上前指一指不同底边上的高,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不同底边上的高不同。】

    二、尝试探究

    1.画高。

    (1)学生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设计思路:了角学生对高的认识和对画高这一技能的掌握情况。】

    (2)判断、辨析:下面哪个三角形的高是错误的?

    【设计思路:运用变式的、典型的素材与反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高”的本质,认识高与底的对应关系。】

    (3)演示各种三角形中三条高的画法,引导学生思考:

    ①高与底有什么关系?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

    ②三角形高在三角形的哪里?

    ③直角三角形的高有什么独特之处?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概括高与底的关系,整体感知各种三角形中不同底边上的高的画法,再具体学习不同三角形高的画法(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高的画法在小学阶段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这样不仅学生在头脑中有了整体的印象后,再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的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学习效率自然提高。还能帮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吃得饱”。从而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中“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概括: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有的高在三角形内,有的高在三角形的边上,有的高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2.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分别对折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是它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是各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三、巩固练习

    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四、回顾反思

    师:有关三角形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思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酝酿问题时已经在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整理自己的思维。】

    课前检测题:

    1.过直线外的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略)

    2.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多少条?梯形的高有多少条?三角形呢?

    3.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图略)

    课后检测题:

    画出下面每条底上的高。

    三角形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能根据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猜想动手实验,互相交流,师生合作等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逐渐由实验过渡到论证。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验,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一、自主预习

    二、回顾课本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样知道的?

    2、那么如何证明此命题是真命题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吗?你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证明过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回忆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

    ①画图

    ②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

    ③分析、探究证明方法。

    4、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观察图形,三个角间没什么关系,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这三个角拼在一起呢?拼成什么样的角呢?

    ①平角,②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

    5、要把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上述两种角,就要在原图形上添加一些线,这些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常画成虚线,添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如何把三个角转化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呢?

    ①如图1,延长BC得到一平角BCD,然后以CA为一边,在△ABC的外部画A。

    ②如图1,延长BC,过C作CE∥AB

    ③如图2,过A作DE∥AB

    ④如图3,在BC边上任取一点P,作PR∥AB,PQ∥AC。

    三、巩固练习

    四、学习小结:

    (回顾一下这一节所学的,看看你学会了吗?)

    五、达标检测:

    六、布置作业

    三角形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1、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幼儿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复习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教师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

    6、幼儿操作。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

    4、试一试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认识高和底

    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三、练习巩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底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底底底④③②①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指名演示。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5、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角形教学设计6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28~29页

    二、教学方法及思路

    数学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力图带领学生进入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利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剪或折,得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凑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通过课件的进一步演示,让学生对结论的形成过程有更系统更清晰的整理,较好的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在练习设计方面,通过算一算,量一量,选一选,拼一拼,折一折,说一说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量、剪、拼、摆、折等活动,主动探究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内在的结构美,并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五、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六、教学设备

    量角器、正方形纸、剪刀、各类三角形(也包括等边、等腰)、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让学生对了解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畅所欲言。

    2、师谈话: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放课件。

    课件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3、 到底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设计意图:一方面借助电教媒体,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故事中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认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谈话: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角尺的角是三角尺的内角,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2、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①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会想到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再相加的方法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果学生想到别的方法,只要合理的,教师就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对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验证。)

    ②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后交流,汇报。(教师同时板书出几个小组汇报的结果)让学生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引导学生推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都是180°。

    3、 验证推测。

    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验证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来看一看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是不是180°,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三个角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小组合作验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交流,共同发现规律。

    当学生汇报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的时候,教师在电脑中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演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折拼和剪拼的过程。

    在学生交流、教师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教师同时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5、师谈话:三个三角形讨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做系统的整理。)

    [设计意图:先提出疑问,再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课件的演示,在学生的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根据发现的三角形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三角形中,∠1=75°,∠2=39°,∠3=( )?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算法:

    ①∠3=180°—75°—39°=66°

    ②∠3=180°—(75°+39)°=66°

    评议板演,教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再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教科书中的∠3。提问:与算出的结果相同吗?

    2、 “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解题方法。

    3、“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为什么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后,内角和还是180度?

    4、“想想做做”第3题

    生动手折折看,填空。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三角形越大,内角和也越大吗?

    5、“想想做做”第6题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当学生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知识信息后,让学生通过算一算、量一量、拼一拼和折一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

    引导学生说出:首先要看三个内角的和是不是180°,其次看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否符合这类三角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六)课堂总结

    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得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式的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①∠3=180°—75°—39°=66°

    ②∠3=180°—(75°+39)°=66°

    三角形教学设计7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摆弄物品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了小棒、图形、彩纸等大量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启发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总数是幼儿人数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红领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实物若干;

    4、彩纸、铅笔、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任意拿3根小棒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个幼儿说一说,摆得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角;

    3、师生共同拼图,并点数图形的边、角;

    小结: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丰富词汇: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请幼儿任意取出一个三角形卡片,点数它有几个条边、几个角?

    2、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点:都有3个角、3条边。

    3、小结:不管图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1、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体(小彩旗、红领巾)。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见过的象三角形的物体

    四、做一做、试一试剪裁三角形并拼图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画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鼓励幼儿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评价,展览幼儿作品。

    三角形教学设计8

    一、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概念.

    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学习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过程性学习

    (一)学前准备:

    1、定义:由不在直线上的`三条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要素是。

    如图,三角形记为,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顶点为,三角形的内角为

    注意: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但通常按逆时针来排列。

    (二)探索新知

    1如图,在三角形中,(1)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并填空:

    a+bc→c–ab

    a+cb→b-ac

    b+ca→c-ba

    (2)结论:①②.

    (三)应用新知

    1、例1: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3cm,b=4cm,c=8cm(2)e=5.7cm,f=6.2cm,g=11.9cm:

    2、当堂练:

    (1)下列哪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1cm,2cm,3.5cmB4cm,5cm,9cmC6cm,8cm,13cm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D=AC

    请比较大小:ABAC+BC2ADCD

    四、评价性学习

    (一)、基础性练习

    (1)如图三角形ABC(记作:)中,∠B的对边

    是,夹∠B的两边是。

    (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2、已知四组线段:

    第①组长度分别为5,6,11;第②组长度分别为1,4,4;;

    第③组长度分别为4,4,4;第④组长度分别为3,4,5,其中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A.1

    (二)、拓展提高

    1、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2cm和6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

    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组成三角形架,有几种情况?分别写出每组数据。

    三角形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三角板、礼物盒(内含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作业单(每人2份)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盒子,摇一下)咦!里面有东西!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答。师:那让我们来摸摸他里面的东西,好不好?生答。师:老师需要一位小助手蒙眼睛,谁愿意帮帮老师?准备就绪,宣布活动规则:将你摸到的东西大声地说出来并告诉大家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大家能够根据他们的性质准确的认出他们,三角形大家也能够认出来,但是今天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三角形,看看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板书课题)

    二、情境导入

    师: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生答。师:那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一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三角形形状的东西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知道吗?生答:红领巾。师:没错,是红领巾(课件出示)今天老师就把同学们的红领巾画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它有哪些特点(黑板上画三角形)。

    三、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三角形,你能看到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数一数你刚才画的三角形有几条线段?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老师这的几个三角形都是几条线段?是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摆成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那什么叫三角形呢? (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

    师:请你们帮助老师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练习题)

    3、学习三角形的命名

    师:通常我们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用字母分别怎么表示? 指名说一说。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怎么画平形四边形的高还记得吗? 请一生上台给平行四边形作高。

    师:三角形也是有高的,我们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画法)

    5、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要求学生在作业单上画出三角形制定底边上的高。指名学生展示,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分析强调直角三角形搞得画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几条高?(3条)

    四、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深层次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自选作业单上一个图形,画出它的三条高。(有能力的同学请把三个都画出来。)

    三角形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有关性质中的三个内角和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讨论、交流而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近四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在小组长带领下,围绕数学问题开展初步的讨论活动,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具备了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并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并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探究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用具:

    表格、课件。

    学具准备:

    各种三角形、剪刀、量角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识,谁能介绍一下呢?

    生回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内容。

    2、引入

    三角形具有稳定形,三角形家族是一个团结的家族,但今天家族内部却发生了激励的争论。

    播放课件,提问:它们在争论什么?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内角和)

    讲解:三角形内两条边所夹的角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问题:

    1、你认为谁说得对?你是怎么想的?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量角器量一量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把它们加起来,再比较。

    (二)探索与发现

    1、初步探索,提出猜想。

    (1)量一量

    ①了解活动要求:(屏幕显示)

    A、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标注。(测量时要认真,力求准确)

    B、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三角形内角和。

    C、讨论:从刚才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生回顾活动要求)

    ②、小组合作。

    ③、汇报交流。

    你们测量了几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从测量和计算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0,左右。)

    (2)提出猜想

    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那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三角形内角和是否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板书:猜测)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这个猜想是否成立呢?我们要想办法来验证一下。(板书验证)

    引导:1800,跟我们学过的什么角有关?我们课前准备了各种三角形纸片,你能不能利用这些三角形纸片,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一个平角呢?

    (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

    (2)分组汇报,讨论质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

    A、撕拼的方法

    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0,。

    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否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呢?

    B、折一折的方法

    把三角形的角1折向它的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然后另外两个角相向对折,使它们的顶点与角1的顶点互相重合,也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C提问: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3、回顾两种方法,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课件演示:两种方法的展示。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孩子们,三角形内角和到底等于多少度呢?”

    学生一定会高兴地喊:“1800!

    (3)总结方法,齐读结论

    我们通过动作操作,折一折,拼一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了一个平角,成功的得到了这个结论,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鼓掌!齐读结论。(板书:得到结论)

    (4)解释测量误差

    为什么我们刚才通过测量,计算出来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0,呢?

    那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操作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实际上,三角形内角和就等于1800

    (三)、回顾问题:

    现在你知道这两个三角形谁说得对了吗?(都不对!)

    为什么?请大家一起,自信肯定的告诉我。

    生:因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齐读)

    三、巩固深化,加深理解。

    1、试一试:数学书28页第3题

    ∠A=180°— 90°—30°

    2、练一练:数学书29页第一题(生独立解决)

    ∠A=180°— 75°— 28°

    3、小法官:数学书29页第二题

    4、拓展创新

    A D G

    B C E F H R

    ABC的内角和是()

    DEF的内角和是()

    GHR的内角和呢?

    小结: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虽然不同,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回顾课堂,渗透数学方法。

    1、总结: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数学方法。

    2、介绍: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由来;数学领域里还未被证明的其它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霍启猜想、庞加莱猜想等。

    3、课堂延伸活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应用

    三角形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69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3.通过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特色: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课前设计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上,运用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有目的地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总结:把没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

    二、讨论

    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三、推导

    1、汇报课前研究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目的地板书。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四、应用

    1、教学例1

    2、强调格式

    五、练习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口答,并说出理由)

    2、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底是5分米,面积是10分米。()

    3、说出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课前小研究

    研究者:班级:

    前言:我们已经学过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你想一想:能否也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在学具盒或在附图中选材料)

    1、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2、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3、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4、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附图2

    材料一

    材料二

    三角形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难点: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三角形若干。

    学具:量角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知识,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屏幕,各是什么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追问:不管是什么三角形它们都有几个角呢?这三个角都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而这三个内角的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有大有小,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它们的内角和有没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片段,仔细听它们都说了什么?

    教师放课件。

    课件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

    都听清它们在争论什么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各抒己见,是不评价)果真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

    (板书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检查作业,并提出要求:

    昨天老师让每位学生都分别剪出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量出了每个角的度数,都完成了吗?拿出来吧,一会我们要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们来看一下表格以及要求。出示小组活动记录表。

    小组活动记录表

    小组成员的姓名

    三角形的形状

    每个内角的度数

    三角形内角的和

    (要求:填完表后,请小组成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

    会使用表格了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把结果填在小组长手中的表格内。

    各组长进行汇报。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左右。

    师:实际上,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所以我们才得到刚才得到的数据。

    2、验证推测。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来看一看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是不是180°,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三个角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师生先演示撕下三个角拼在一起是否是平角,同学们在下面操作进行体验,再用课件演示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这时要注意平行折,把一个顶点放在边上)学生也动手试一试。

    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讨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做系统的整理。)

    4、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大家想一想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干什么呢?(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

    出示书28页,试一试第3题,并讲解。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求另一个锐角。

    生独立做,再订正格式、以及强调不要忘记写度。

    小结: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没有我们来做练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书29页第一题。说明:第一幅图是锐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28°,求第三个锐角?第二幅图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35°,求另一个锐角?第三幅图是钝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是20°,另一个锐角是45°,求钝角?

    完成,并填在书上。讲一讲直角三角形还有什么解法。

    2、出示29页第2题。

    说明: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

    一个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两个锐角之和正好等于90°。让学生判断。

    3、画一画:

    出示四边形和六边形。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计算出各自的内角和。你能推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吗?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是科学家帕斯卡12岁时发现的。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三角形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3~4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使学生在折、剪、拼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变换,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具准备:

    教师,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剪刀一把;钉子板一块;方格板一块;小猪头像一个;磁性白板和磁珠。

    学生,钉子板一块;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两张;剪刀一把;水彩笔;课前收集的`有关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二、实践操作,获取新知

    1、动手折、剪三角形。

    ⑴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教师拿正方形纸,让学生判断对不对。

    ⑵提出要求:把这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变成一模一样的两个部分。

    ⑶指名演示。

    让不同折法的学生演示自己的折法,并说说分别折出了什么图形。

    在师生交流中揭示三角形的名称。

    学生动手折一个三角形。

    ⑷动手剪三角形。

    老师示范,学生剪

    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这两个三角形怎么样?

    老师送给学生一件礼物,打开,出现四个三角形,老师贴在黑板上。

    ⑸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变式图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2、动手拼、摆平行四边形。

    ⑴要求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图形。学生摆。

    ⑵展示学生的成果。

    5个学生展示摆的图形。

    学生采访展示的学生,拼成了什么图形:

    小鱼、蝴蝶、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评价拼的怎样?

    根据学生的交流,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

    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变式图形。

    三、穿插活动,巩固认识

    1、让学生用肢体来表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鼓励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学生尝试合作拼成平行四边形,师生合作拼成三角形。

    2、展示课前收集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房子顶上是三角形;

    3.指导看书第43页和44页。

    认识红领巾、路牌,认识三角形。

    认识栅栏门、起重机、楼梯的截面,认识平行四边形。

    用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丰富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要求选出一个最喜欢的图形用水彩笔涂上颜色。

    学生活动。

    四、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全般展示、评点正确和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把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改围正确。

    学生再围平行四边形。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完成后展示、评点。

    3、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4、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全课小节,板书课题。

    三角形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观察、 判断、 交流和推理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能运用它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教学准备】

    课件。四组教学用三角板。铅笔。大帆布兜子。固体胶。剪刀。筷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炼学习方法

    1.课程开始,教师耳朵上别着一根铅笔,肩背大帆布兜子,里面装着一个量角器和几把缺了直角的三角板,手拿一张不规则的白纸,以一位老木匠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自述:“你们好,我是一个有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木匠了。我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已经从师学艺三年了,今天我想让他们下山挣钱,可又不放心,想出几道题考验考验他们,又不知我的题合不合适,大家想不想先当一会我的徒弟试试这几道题呢?”

    2.继续以老木匠的身份说:前几天我造了一架柁,徒弟们能不能用我手中的工具验证一下横木和立柱是不是成直角的。

    3.选择工具,总结方法。

    让选择不同工具的同学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教师随机板书: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徒弟,那么请听好师傅的第二个问题。

    4.导入新课。

    图中有很多三角形,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个角,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徒弟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或者你喜欢的方法求一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新知

    1.分组活动,探索新知

    根据学生的选择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采用量一量、折一折和拼一拼的方法探索新知。

    量一量组同学发给以下几种学具:

    折一折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

    拼一拼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剪刀一把还有下面这样的白纸一张。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适当给予引导。

    2.多方互动,交流新知

    师:请我的大徒弟(量一量组)的同学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1)首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2)说出你们组的探究结果怎样。(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结论,因为这是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请学生说说通过探究活动你们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师:大徒弟就是大徒弟,汇报的真不错。二徒弟(折一折组)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师:别看小徒弟(拼一拼组)这么小,方法可能是最好的。快来把你们的.方法给大家汇报汇报。

    同样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3.思想碰撞,夯实新知

    师:三个徒弟你们能说说谁的方法最好吗?

    学生都会说自己的方法最好,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量一量的方法可能由于量的不够准确,所以结果可能比180 大一些,或小一些。而其他两种方法没有改变角的大小,所以他们的是正确的。)

    师:不论你量的怎样认真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这就叫误差。而其他两组同学的方法更准确。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四、走进生活,提升运用能力

    1.出示课前那架柁标出它的顶角是120 ,求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2.给你三根木条,能做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

    五、总结

    师:徒弟们你们经过三年的苦学,终于学有所成了。今天,能说说你们在我这里都学到了什么手艺吗?

    六、拓展新知,课外延伸

    师: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你们下山后还要继续探索,所以我要把我毕生都没有完成的任务交给你们去研究。

    大屏幕出示:

    能用你今天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探索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三角形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2、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法:主动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3中的图1。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问题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什么?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22页的各项要求。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角?

    2、从情境图入手。这是什么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三角形一样吗?

    3、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二)说一说、认一认

    1、认识笑笑的分法。笑笑为什么这样分呢?

    2、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角的三角形是角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1、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

    2、(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4)有两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三角形;

    3、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_____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_____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_____角。

    4、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条对称轴。

    5、完成检测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6、进行找一找、填一填。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7、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8、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

    3、4题。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拓展提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七、布置作业完成数学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课后反思: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环节做了适当的调整。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动手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分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时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血红色呢过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的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三角形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三角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1094.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