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2 19:00:01 热度:581℃

    作者:冷风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西师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54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一次,熊大和熊二来到水果店,它们各出了10元,买回8个苹果,它们商量着平分这八个苹果。熊大和熊二可高兴了。

    师:孩子们想想它们这样分合理吗?为什么?

    生:它们给的钱一样多。

    师:看来分苹果时关注的是它们出的钱。谁能告诉我,它们给出的钱的比是。

    生:它们给出的钱的比是1:1。

    师:那它们分得苹果的比也是

    师:证明它们分得苹果个数的`比与它们出的钱的比是(一样的)。

    2、接着,请看:

    后来,它俩又来到文具店,文具店正在搞优惠活动,于是熊大拿出6元,熊二拿出4元,它们合起来买了15个笔记本,熊二说咱俩又平分吧!熊大瞪大了双眼。孩子们猜猜,熊大会怎么说?

    生:它俩感情好,不会计较!

    师: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会照顾弟弟妹妹,能礼让别人。

    生:这样分不公平。

    师:那我们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就来研究合理分配内容之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生答:多出钱要多分,少出钱要少分。

    师:看来我们也要关注它们出的钱。

    师:那它们分得本子个数的比与钱的比有什么关系呢?

    生答:钱的比就是分得本子的比。

    师:那我们能据它们的关系解决刚才的这个问题吗?

    ①生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②反馈学生的分法。

    ③抽小组上台板演,并解释步骤。

    ④师:同意吗?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师:刚才呀同学都开动了脑筋。一共想出了3种方法,那么哪一种才是我们今天学的按比例分配呢?

    5、怎样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可以用两种方法检验:

    ①把求得的熊大和熊二应分到的本数相加,看是否等于15本笔记本。

    ②把求得的熊大和熊二应分到的钱数写成比并化简,看是否等于3:2.

    6、同学们经过了刚才的计算,那想一想:什么叫按比例分配呢?(课件:什么叫按比例分配)

    7、生: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8、师:(课件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齐读。师:例题中是把哪个数量拿来分配?(课件:15本笔记本)按几比几进行分配?(课件3:2)

    9、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你能说一说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吗?

    课件出示:完善板书:用分数的方法:

    (1)找出各部分量比,并化简。

    (2)算出总份数。

    (3)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4)用总量乘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三、巩固练习

    师:孩子们,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与按比例分配有关的知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1.把180本课外书按4:5借给五六两个年级。两个年级各借多少本书?

    2.张阿姨和李阿姨去年合伙做生意,张阿姨出资10万元,李阿姨出资30万元。年底赚取了36万元利润。两人各应分得多少利润?

    3.拓展延伸:长方形的周长是80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四、总结延伸

    师: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太多了,我们一定要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

    课题: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对策:

    引导学生分析明晰题意。

    教学预案:

    一、 基本训练:

    1、根据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六2班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

    (1) 男生是4份,女生是5份,一共是9份;

    (2) 男生相当于女生的4/5,女生相当于男生的5/4

    (3)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9,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9

    2、根据已知条件回答问题:(第76页上第6题)

    二、自主探究:

    1、 出示例题5题目和方格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2、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是怎样想的?

    生1: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黄色涂2份。

    列成算式是:

    30(3+2)=305=6(格) 每一份有几格

    因为红色有这样的3份,所以红色:63=18(格)

    因为黄色用这样的2份,所以黄色:62=12(格)

    教师追问:怎样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生2:根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可以想到: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2/5

    列成算式:

    红色:303/(3+2)=303/5=18(格)

    黄色:302/(3+2)=302/5=12(格)

    3、你是用哪种方法解决的?这两种方法你都理解吗?和你的同桌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理解体会:

    1、出示第75页上的试一试:

    (1) 齐读要求,提问:现在将这些方格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说说1:2:3是什么意思?

    (2)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2、你觉得今天的问题已知什么?(已知总数和分配的比,将总数按一定比分割成几部分)要求的是什么?(将求按这样分配后的各部分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像这样,将总数按一定的比进行分割成几部分,我们称之为按比例分配问题。(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问题。)

    3、在解决时我们关键要理解是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解答时可以怎样想?(转化成整数问题,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还可以怎样想?(先转化成要求的量分别是总数的几比几,再按分数乘法问题进行计算)

    四、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2、练一练第2题:提问:在这里将180块巧克力怎么分配?你从那句话中看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把180按35:31:24进行分配。

    3、练习十四第2题:读题理解要求,引导学生看图估计出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把图中的白色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可以看出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下时间的比大约是1:2。)那么这题实质是求什么?(将90分钟时间按1:2进行分配,求比赛剩下的时间是多少分?)

    4、练习十四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再组织交流:这题符合今天的特征吗?那要分配的总数是什么?(引导学生注意隐含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现在你会解决吗?

    5、补充:

    出示一条线段,要求按1:5将线段分成两部分。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组织交流。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转化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策略。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解决一些常见的、较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加强比的概念。

    按比例分配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答。例5的编排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后,适宜用比的知识解答。兔子卡通把比看作份数,小鸟卡通把比看作分数,都是从3∶2的具体含义出发,经过推理形成解题思路的。也可以先在教材的方格图上,通过涂色得到启发。如果每次涂5个方格,其中3个红色方格、2个黄色方格,那么要6次(305=6)刚好涂完。所以红色方格一共有3053=18(格),黄色方格一共有3052=12(格)。如果把方格图里的3行(列)涂红色、2行(列)涂黄色,那么就能直观看到红色方格是30格的3/5,黄色方格是30格的2/5,所以两种颜色的格数分别用303/5和302/5计算。

    教学例题时要沟通两种解法的联系,要提倡小鸟卡通的方法,突出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试一试里出现了1∶2∶3,对连比的概念不需要作过多解释。学生会从两个数的比来体会这个连比的含义,只要能够说出红色方格占1份、黄色方格占2份、绿色方格占3份,就能应用解答例5的经验完成这道题。

    练一练第2题给出了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各有的人数,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配。这道题变式呈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没有直接给出班级人数比,要求学生根据人数先想出比,然后按比例分配。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就是把180按35:31:24进行分配。这道题还是解答练习十四第2、8题的平台。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由于在学习比的意义时学生已能根据两个数量间的比用分数来表述两者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例题5时,我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和解答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在交流解法时,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想出了很多种解法。这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并突出了用分数乘法来解题的这种方法。在新知的学习中,我还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检验,学生们联系题中的信息想到了可以将求出的两个数量组成比进行化简,再将这两个数量的和求出来,与已知信息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整节数学课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配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产生活中要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从而感悟按比例存在的价值。

    学生在平时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其次,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

    课后反思:

    在练习十四第4题后,进行相应的练习后,出示一道练习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1: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通过计算,我知道三个内角分别是40,60,80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师:你讲得非常好。

    生2:不要把三个角都求出来,只要求一个最大的角就行了:1804/9=80,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师:你分析问题的方式很独特,分析得很有道理。

    生3:其实一个角也不用求,就知道它是锐角三角形,因为三个角加起来是9份,而最大的角只占4份,没有达到9份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度数没有达到180的一半,所以是锐角三角形。

    说句实在话,当时我都有点听蒙了。

    师:哪个同学能把的想法重说一遍?

    生4:

    师:那如果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呢?或者是2∶3∶7呢?又各是什么三角形呢?

    反思中的反思:

    学生是可畏的,更是可敬的。在练习阶段,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是如此的活跃,方法是如此的灵活,体现了思维的价值,很好地诠释了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新课程精神。

    课后反思:

    这课内容按照知识点来划分属于按比例分配内容,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有两个:一是将比转化成份数来理解,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二是将比转化成分数,然后按照分数应用题来解答。这两种方法共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结合具体图例,自己想到这两种解答方法,在师生的进一步对话中,体会到用这两种方法解答时,都得渗透对应思想。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及化简,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的中间还穿插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黄金分割比。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运用”,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的同时,感受有关分数知识和按比例分配在建设方面的应用。

    这一单元分两个小节来编排。第一小节安排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及比的化简。第二小节安排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因为按比例分配是解决生产、生活中一些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本单元中,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科书通过一些生产、生活的实例来呈现教学内容,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又能通过这些实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比还是后继知识“正比例、反比例”学习的基础,要求务必学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比的意义,比值的含义,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整理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

    (3)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解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分配。

    教学难点

    化简比。

    教学关键

    理解并正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学法指导

    提供具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体会、应用。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构建。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划分

    本单元课时数:7课时。

    1、比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

    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复习铺垫

    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

    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 48:3=16:1

    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 3:48=1:16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 48÷3=16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 。 3÷48=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48÷(48+3)=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3÷(48+3)=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6/16+1)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16+1)

    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 ,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

    1.教学例1(改编)

    1998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1998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

    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

    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

    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

    想不想自己先试试?

    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

    104÷(6+7)×6=48(台)

    104÷(6+7)×7=56(台)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突出板书:

    104× =104× =48(台)

    104× =104× =56(台)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第一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第二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把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看作单位“1”,用学生的总电脑× =第一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用学生电脑的总台数× =第二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

    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8+56=104(台)

    48:56=6:7

    通过检验,说明我们学校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

    我们求出了两个机房的学生电脑台数后,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评析: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比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对多种解法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2)小结并揭题

    说明:我们刚刚解答的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指第二种解法)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这个比转化为分数关系。(在课题下板书:比——分数),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行解答。

    【评析: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流畅。】

    2.教学例2(改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00年我校开始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这时又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了改造。

    (电脑出示:2000年学校计算机台数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共有176台电脑。其中教师电脑20台。)

    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电脑有156台。)

    剩下来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我们是这样分配的。(电脑出示:第一机房、第二机房、第三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2:14:13。)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那么三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呢?自己算算看。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

    176-20=156(台)

    156× ==156× =48(台)

    (指第一步)为什么这步求出的是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

    156× ==156× =56(台)

    156× ==156× =52(台)

    答: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第三机房有学生电脑52台。

    (机动,如有学生提出其它解法,如第二机房:48× =56(台)等,要及时表扬,并进行讲解。)

    【评析:解答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提问:这道题要先把什么给求出来?

    强调:当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时候,要先把分配的`总量给求出来。

    3.补充题

    (1)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先把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捐给希望小学,然后又购进了一些学生电脑。并将机房的设施进行了更新。

    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电脑出示题目)

    出示:学校原有156台学生电脑,2002年学校先捐给希望小学48台学生电脑,又购进了57台学生电脑。然后计算机信息中心将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按照1: 1:1进行分配。每个机房各有多少台学生电脑?

    提问:这题可以怎样解答呢?

    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算式:

    156-48+57=165(台)

    165× ==165× =55(台)

    答:三个机房各有55台学生电脑。

    提问:165×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165的 是多少?)

    提问:按照1:1:1进行分配就是相当于把学生电脑怎样分?

    (电脑出示三个机房的条形统计图)

    说明: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提问:这题是平均分还可以怎么求?(165÷3)

    【评析: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4.延伸

    提问:知道了三个机房分别有55台学生电脑,总共有165台后,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

    165 ?

    现在我们知道学生电脑和教师台数的比是33:7。你能不能求出学校有多少台教师电脑吗?

    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

    165 ?

    33 : 7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166× =35(台)

    答:学校有35台教师电脑。

    提问: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电脑的台数,所以要求教师电脑有多少台实际就是求什么?因此,要把谁看作单位“1”?

    【评析:这个延伸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5.比较

    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1996年——2002年间学校计算机房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汇总情况吧。

    (电脑出示:各年段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总台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对!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1996年—2002年间学校电脑总台数在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

    让我们一起来回首这几年学校计算机房的变化吧。

    (配音乐,电脑出示:各阶段的机房照片。)

    【评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三、拓展

    1.调查学生家庭有电脑的情况。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那么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的家庭对计算机教育是否也越来越关注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

    请五年前,也就是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

    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表示这一情况?(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没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它们的关系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1996年统计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请现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

    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

    现在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每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电脑出示:改成2002年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看到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法?

    【评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不断发展。】

    2.补充练习

    老师这儿还有这么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电脑出示:学校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组。第一兴趣小组有30人,第二兴趣小组有31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

    提问:用今天的知识能不能求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

    学生练习,电脑出示算式。

    提问:这题的比没有直接告诉你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结: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分别有30人和31人,两个组人数的比就是30:31。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就是把122按照30:31来分配。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没有直接出示比的情况下,如何来解决比的应用的问题。】

    四、课后练习

    (设计方案)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生活中比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我这儿有一个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信息中心拟订的规划,准备将来再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电脑出示: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去了解我们本部、分部、分校的电脑配置情况。再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分配方案,根据需要,分配一下每部分可能需要多少钱?大约能买多少台电脑?并简要地说明分配的理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评】:

    本节课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特色,在学校电脑房电脑台数的变化这一素材中引发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合适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出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学校电脑房的发展情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做出一定的预测,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1286.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