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5 04:20:21 热度:132℃

    作者:難捱の┆哭醒┆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

    (一)教学建议: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容。

    4、要利用练习题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5、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

    P74~75“小小商店”属于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状况安排活动,可以从商店批发一些便宜的文具,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购买活动,或让学生自带玩具标出价格在教室里买卖,也可以发些写有币值的纸片模拟购物。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

    本单元教材的的主要情境是第一例题的两幅情境图。首先通过观察三个小朋友走进商店购物的情境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心理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经验,认识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第二幅情境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图,讨论买笔记本时遇到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想到付币的方法,而不再出现知识讲授式的教学。

    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

    (一)对例题的选用建议

    本单元共有3个例题。第一个例题的教学通过购物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和第三个例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直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例题安排有层次,有一定的价值。

    (二)对练习的选用建议

    两课时的想想做做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任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三)对课外作业选用的建议

    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和补充习题上的题目不错,我们基本上用足这些课外作业。练习册上46页换币和第5题要多练习。另外要布置一些课外购物的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若干、玩具、帽子,布置模拟文具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数学课,看看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人民币)

    生:钱。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钱?

    生1:交学费。生2:买文具。生3:乘车……

    师:看来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反思>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悬念情境。上课伊始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问话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主题当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认识目前流通的人民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们都准备了吗?好,从抽屉内把钱袋拿出来,同桌互相认一认,看谁认得最多?

    同桌认人民币,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认得很不错,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到底认识哪些人民币?(出示1元纸币和硬币)

    师:谁认识这张人民币?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认的吗?

    生:我是看的数字。

    生:我看的是汉字。

    师:这枚硬币你认识吗?

    生:认识,是一元的硬币。

    师:这两个1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制作材料不一样。

    师: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左上角的图案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惜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写乱画。继续看:课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认50元时教师指盲点:这些小黑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给盲人摸的。

    师:你的生活常识真丰富,这些小黑点是盲文符号,盲人是通过摸点数来判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人民币上印盲文符号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盲人的关怀。(课件出示以上人民币)

    师:李老师真佩服你们,认得又快又准。除了刚才你们所说的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外还有没有用其他的方法来认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师:喔,你看的是人头像。还有用别的方法来认的吗?

    生:看图案。

    生:看颜色。

    师: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

    师: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它们的单位名称都是什么?(元)

    师: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这些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

    课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纸币和硬币

    学生回答:1角、2角、5角。

    师:这些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角)

    师: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齐答或指名答)

    师:它们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分)

    板书:分

    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分币吗?(没有)

    师:是不是,它就没有用了呢?(生摇头、疑惑,不出声)

    师:分币在市面上已经不流通了,但并不代表它没有用了,还有很多部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用到它。比如银行在计算利息时最小的单位就是以分来计算的。

    师:所以我们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反思>认识人民币相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教学只做检查,让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教师适当补充,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下一步的分类做准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我在这里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在介绍人民币上的一些图案时重点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师建议我应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一些防伪标志,我认为没有必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它们还做不到,大人都无法分辨人民币的真伪,何况小孩子。对于“分”的教学学生认为是古老的东西,生活中没有用到“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省掉这部分的教学,而应该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介绍“分”的历史和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不仅会认人民币,那你们会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师:好,下面4位同学一个小组在一起合作,将桌子上的人民币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分类方法最多?开始!

    学生活动后交流展示分类方法。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合作上来分一分?(指名到投影仪上操作并说分类的方法)

    1、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一类。

    2、把元币分成一类,角币分成一类,分币分成另一类。

    3、可能还有按数字分的;按旧版和新版分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点子真多,想出了这么多分类的方法。有的按数字分,有的按单位名称来分,有的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分,这些都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师也将刚才的人民币进行了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其面值是7种。(按从小到大排列)。

    师:数一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

    生数后答:12种。

    (2)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师: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数:6种。

    (3)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师: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生:3种。

    师:比一比以哪种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哪种最少?

    生: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多,以分为单位的最少。

    师:充分说明在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分类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归纳出我国人民币发行的种类面值和图案,知道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分类方法没有按单位名称分的,第二次试教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观察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后,才有学生按单位名称分类。所以说知识的铺垫很关键。

    三、师生做换钱游戏。

    1、换2角和5角的游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师拿出2角,再拿出5角:谁来找我换?(点两组同学上前换钱后出示课件)

    师:一张2角可以换2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和几张2角,请同桌的同学动手换一换,看有几种换法?(课件)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2种换法,课件展示结果。

    2、换1元的游戏

    师:有两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做换钱的游戏,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你到哪里去’,‘我去买一把尺,但不知道钱够不够’。‘你带了多少钱’‘10个1角的硬币,尺要一元钱’

    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华带的钱够不够?

    生:够。

    师:为什么

    动画演示1元=10角配上声音‘10个1角就是1元’‘哦,这就好办了!’

    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读)

    [反思>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做准备。动画课件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元角之间十进关系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模拟购物

    1、师生活动

    师(出示一个玩具)我这里有一个玩具想卖给你们,这个玩具值1元钱,谁愿意来买?(一名学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币,老师将钱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确认是1元钱后,老师再将玩具卖给了那名同学)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币,你应该带上几张呢?(很多同学拿出了5张2角,也有同学拿一张2角的,经过老师的提问后马上更正了。)

    师:如果同学们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你要带几张?(有拿2张5角纸币的,有拿2枚硬币的)

    师:除了刚才的3种买法外还可以怎么买?请你把钱举起来,拿对的同学我卖给他!(学生上来买,把钱展示给同学们看)

    [反思>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针对大部分一年级学生生活实际购物体验不多的情况,特别在课堂上安排了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为了买到玩具,能按老师教学思路动手动脑,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高兴之余产生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次试教时我限制了学生的付币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学生活动

    师: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手中的钱去买东西?好,让我们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文具店情景图)我们先来了解这几种商品的价格!(橡皮、尺、铅笔、练习本、)

    师(指讲台前的模拟文具店):我们来到了文具店,这里肯定有大家想要买的东西吧!我请一名同学上来当售货员,**我跟你准备了一顶帽子。(给售货员戴上帽子)师问“售货员”:你当售货员的责任是什么?(把钱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学们听明白他的话了吗?

    师:李老师先来当顾客,我想买一把尺和一个练习本多少钱?我还想买一支铅笔,需要加多少钱?这个售货员不错,找她买东西放心!(请一名顾客示范买东西)

    师:下面的同学想不想到这里来买东西?(想)李老师有一个要求:只能买1元钱的东西,小组内的4名同学先在一起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商量好的小组小组长就可以带上钱上来买了,其他的同学当法官,看他们买对了没有?拿对了就说‘可以卖’,拿错了就说‘不能卖’。还要提醒你们,上来购物的“顾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队哟!想好的小组就可以上来买了!

    (学生购物,教师指导)

    师:每个小组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吧!高兴吗?去看看小明拿着钱在干什么?

    生:存钱。

    师:你们有存钱的习惯吗?

    师:你们手中的钱除了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外还可以干什么?

    生: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师:对,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明一样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还学会了买东西,你们真能干!这节课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愿意接受吗?下一节课我们将会继续探讨有关人民币的问题,下课!

    [反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街购物的机会很少。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课堂上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上来购物,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少数学生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8个组,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为了不出错,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会积极思考心里计算哪几件商品的价格是1元钱,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建议时,它们就会考虑,谁的更合理些或者说谁设计的买法让大家最满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还懂得了互相谦让。8个小组的代表上去购物时,其他的学生当“法官”让她们监督售货员,他们也不会马虎,都在认真地计算。“小小文具店”活动,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说起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但了解得又不太多。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1.注重生活经验在认识人民币学习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发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重视数学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在数学游戏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本节课在人民币兑换环节设计了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熟悉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人民币票样

    学生准备 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2.填一填。

    1元=()角 20分=()角

    50角=()元3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那么更大面值的人民币大家想认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学习人民币的兑换奠定基础。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分别拿出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大面值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分别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师: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特征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汇报: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票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大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说出是多少钱。

    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分别用多少张呢?

    学生将兑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思考过程:5元里面有5个1元,所以要用5张1元兑换;同样道理,10元里面有10个1元,所以要用10张1元兑换)

    (2)教师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教师兑换。

    师:说一说你的兑换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过程:因为20里面有2个十,所以一张20元要用2张10元兑换……)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通过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2250.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