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5 13:20:01 热度:411℃

    作者:再也没有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灰雀》教学设计精华(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灰雀》教学设计精华(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灰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灰雀》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明白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必须是受益匪浅的。这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个性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我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群众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资料的感知状况

    a、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十分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样读?

    b、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情绪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c、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之后到哪里去了?又是怎样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a、同位分主角练读。

    b、指名戴头饰分主角读。

    c、全班按男女生分主角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回荡

    2、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积累运用

    读课文中描述灰雀的句子,说说透过描述,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写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

    《灰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课文2—10自然段中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列宁对孩子的循循善诱,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的心里变化过程。

    2、能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2—10自然段,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设置悬念

    1、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灰雀》。(出示课题,读)

    昨天,我们研究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发现白桦树上的灰雀是那样惹人喜爱,列宁是那么的喜欢它们。每天到公园散步时,能看见灰雀在树枝间活泼跳跃的身影,听到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声,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啊!

    2、可是有一天,当列宁再一次来到白桦树下时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呢?列宁和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继续往下读。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请自由轻声读读课文2—10自然段,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列宁说的话,在段首用“○”标出;哪几个自然段是小男孩说的话,在段首用“□”标出。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读列宁说的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列宁焦急、担忧、难过、惋惜、喜出望外的心情。体会他对灰雀的喜爱。

    *他的话是说给谁听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3、(屏幕出示课文4、8、10自然段)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你又会有那些发现?

    *自己捉了灰雀,所以心虚,说话不能理直气壮,心里很矛盾,想说又不敢说。

    *从列宁对灰雀的'关心中受到感染,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还灰雀自由。

    *研究小男孩当时的想法。

    (朗读体会)

    4、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他对灰雀的爱与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三、相机小结,练习巩固

    ☆把鸟儿放回大自然,还鸟儿以自由才是对鸟儿的真正的爱,同样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让他们受伤害,也是爱孩子的一种体现。

    ☆完成课作本上第6题。

    《灰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写好含有月字旁的字。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初步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并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并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一、生活导入

    喜欢什么小动物?并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板书:样子 动作)

    二、引入新课

    1、今天有几只小动物走进我们的课堂,名字叫灰雀。

    2、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书空他们的名字。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灰雀,齐读灰雀。

    三、检查预习

    (一)、生字

    1、“桦”白桦树了解有多少?

    “婉”课文谁的声音很婉转?(读词)还有哪些鸟的叫声很婉转?(读词)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婉转?(总结词语的'意思并把它记在书上)

    总结:结合生活实际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脯”:摸摸自己的胸脯。

    总结:结合生活实际是可以理解很多词语的意思。

    2、增加难度去音、去词读字。

    以同桌为单位互考两个蓝线之间的生字。

    3、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齐读)

    4、 朗读课文的其他自然段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当学生有困难时提供:列宁喜欢的 丢了,遇到 ,经过 ,小男孩 。)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列宁喜欢的灰雀长什么样?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能回答问题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交流答案。

    3、再默读画横线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哪个词或哪个句子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就把这个词写在那个字或那个句子的旁边。

    4、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漂亮、活泼、快乐的灰雀,能说说理由吗?

    a:交流 b:重点词点点 c:朗读交流的句子

    5、总结:灰雀的样子,两只胸脯粉红的,一只胸腹深红;灰雀的动作,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叫声是婉转,所以说三只灰雀是惹人喜爱的,此时你明白惹人喜爱的意思吗?(总结并记录惹人喜爱的意思)

    五、读写结合

    1、描写小动物时我们可以从样子、动作、声音入手,片段训练,试着从这三各方面写写自己喜欢小动物。

    2、学生写。(限时5分钟)

    3、学生简单评价。

    六、课后延伸

    这三只灰雀是惹人喜爱的,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样的灰雀发生怎样的事呢?下一节交流。

    七、书写生字

    《灰雀》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小朋友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小朋友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老实的表示。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同学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协助他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俺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同学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同学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同学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小朋友,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同学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同学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同学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小朋友,理解小朋友,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小朋友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小朋友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竞赛。

    【反思】

    《灰雀》一文中,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宁,灰雀,男孩,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走近文本。

    第二个层次:"体会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爱"。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爱的真谛"。再次回到整体,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升华情感的体验,目的是以读引写,以读引读。

    在课堂中,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依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灰雀》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潜力。

    2,理解课文的资料,学习小男孩有错就该的的好品质,作个诚实的好孩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潜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明白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样明白“必须会回来,它还活着”,务必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有必须的难度。

    【课前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列宁的简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资料(4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里的生字,此刻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把它们牢牢记住,好不好?(指名2—3名学生认读,大约1。5分钟。)

    胸(xiōng)脯(pú)桦(huà)散(sàn)诚(chéng)病(bìng)蹦(bèng)

    下方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我们来开小火车,看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好。(2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我们开完了小火车,下方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导入(2分钟)

    放映列宁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啊?(学生回答:列宁)对了,他就是列宁,那有没有人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列宁呢?下方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列宁。放映课前准备的列宁的简介。这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三,学习第一段(5—7分钟)

    放映有三只灰雀的图片。下方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你们看,在这张图片上有三只灰雀在枝头上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啊,你们看它们可爱吗?(回答:可爱)

    恩,好,这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灰雀有关,下方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因为这天要学习的课文自然段比较多,我们先把这些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下方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指名2—3学生读),老师期望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描述灰雀特点的句子。然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读完后,指明2—3名学生回答,(课文描述灰雀特点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

    下方我们来看一下课文,里面有两个词:郊外,欢蹦乱跳。请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过渡:

    放映两只灰雀的图片(学生会在下方议论)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发现这张图片少了一只灰雀啊,那到底是少了那只灰雀呢?之后放映两张图片让学生加以比较,作出解答。

    为什么会少了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呢?这到底是怎样回事呢?下方我们来学习下方的自然段。

    四,学习第2—10段(8—10分钟)

    1,咱们还是跟刚才一样,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列宁发现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几句能够看出?(很着急,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2﹞明白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不敢讲—————————肯定地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了自我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a.列宁说:“那必须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明白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我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我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明白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4﹞我们把列宁与小男孩对话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谁能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列宁对灰雀喜爱之青,丢失后惋惜之情,要读出小男孩思想变化,每次对话语气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

    教师:我们学完了这段,课文里有2个成语,期望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的意思:(自言自语:自我跟自我说话,一般在心中有事,总放不下时就会自言自语。可惜:值得惋惜。)

    五,学习第11—13自然段(8——10分钟)

    (本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以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我理解课文)

    1,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样回来的?你从哪看出来的?为什么?(这只丢失的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从这能够看出小男孩明白自我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

    2,从小男孩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导学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作错事后,要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3,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必须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下方我们来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5——7分钟)

    六,总结:(2——3分钟)

    这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一天都在公园散步,他十分喜欢公园里的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以为它死了,感到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死了,只是坚定地说,它会飞回来。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问那个男孩,因为他明白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过程,又写出了小男孩心理认识的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齐。

    板书设计:(略)

    《灰雀》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⑴、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⑵、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⑶、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灰雀》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意在引导学生讨论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但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缺乏朗读。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比较成功,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想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依旧把握不准。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

    从三年级学习来看,生字词的把握仍是一个重点,课堂中还需花些时间。由于个别学生的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内容没有全完成,整个课堂不完整,倒不如将基础安排在第一课时,重点理解放在第二课时。而对字词的理解可以溶入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急走教案,不给学生留机会。

    当我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时,最浅显的列宁对灰雀的爱,孩子们很容易找到,这和我预想的相符,这时我就急忙进入了教学,根本没让孩子再发表其它意见,孩子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或许有的孩子可以理解的到更深层次的爱,我却剥夺了孩子们发表感受的时间。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设计7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图片引题,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灰雀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是一只什么鸟?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学生回答:是灰雀。它长得小巧可爱,有着灰色的羽毛和红红的胸脯。

    老师继续提问: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并大声朗读出来。

    学生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色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得惹人喜爱。”介绍灰雀的特点。

    老师继续说: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灰雀》(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第一段中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列宁喜欢这几只灰雀呢?能通过具体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2、让我们带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来朗读一下第一段,看看哪位同学是爱灰雀的列宁先生吧!

    三、(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多媒体出示3——10自然段。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并问学生: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问: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

    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二)、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三)、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3、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问学生:对于灰雀,列宁与小男孩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列宁问“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

    老师问: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鸟儿会回答吗?

    请三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一下3——10自然段吧!。(可以分角色表演、或者学生分为三大部分分角色表演。

    五、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总结: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是一个爱的世界!

    六、课后作业:

    《灰雀》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4. 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 诚实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 材料。

    4、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5、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感知灰雀的可爱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们的可爱。

    4、出示句子,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5、看图片,感知灰雀的可爱

    6.指导朗读句子。

    7.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8、指导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课文先写列宁在公园里看三只美丽的灰雀,具体写出了列宁怎样喜爱灰雀。首先学生自读划出说明灰雀美丽的词“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然后通过看图片,感知灰雀的可爱,老师再范读,学生领悟到要读得欢快,语调活泼,速度稍快;触类旁通,学生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每次、都要、仰望、经常”,通过比较去掉“每次、都要、仰望、经常”句子的不同,感悟意义的变化,从而明确朗读时重读这几个关键词,表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通过反复朗读也表达出学生对灰雀的'喜爱。

    9、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提醒: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竖,不是撇,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3、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子。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

    男孩(紧张、吞吞吐吐地)说:“......”

    列宁(惋惜、担心地)说:“......”

    男孩看到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

    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

    设计意图: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同桌讨论、交流,添加了下文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根据添加的提示语,各自练读,再分角色朗读。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孩子。

    5、课中质疑,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6、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把深奥的道理弄明白,教师生灌硬套是不可取的。此片段旨在使学生于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提供学生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逐步达到教学目标4。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3、分组读11-13自然段,讨论思考题。

    4、小组代表发言。

    5、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鸟儿会回答吗)

    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6、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7、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语文是一种人文的教学。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前面畅所欲言的讨论辩驳使学生更自主地深入到课本的情境中去体会文人物的真情实感。而这里全员参与的读书感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致于游离于书本之外。这是还本以本。这样就在兴趣引路的前提下交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四、创设情境,课堂拓展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话、写话训练

    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动脑,动口,当然也需要动动手。丰富的想象力不但需说出来,也要写下来。知识的巩固固来重要,道理的内化也十分必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写吧!所以我主张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板书设计:

    灰 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灰雀》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灰雀》教学设计10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小男孩

    教育艺术

    《灰雀》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郑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

    (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过渡: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指导写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郑老师就写哪个字。

    2、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师范写。

    4、生练写,师巡视。

    板书设计:

    5、灰 雀 爱 列宁小男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为第一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

    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灰雀》教学设计1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必须、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一样人物的情绪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述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光: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我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必须肯定惹人喜爱

    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透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情绪、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情绪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样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学生分主角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一样情绪,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样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我读懂了什么。

    2、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四、指导分主角朗读全文。分主角把课文资料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之后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灰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灰雀仰望捉走

    可惜放回

    列宁男孩

    微笑

    《灰雀》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经常”体会。

    三、学习3—10自然段。

    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读出着急)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读出担心)

    (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读出伤心)

    师:你想说什么?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抓住省略号理解小男孩的害怕心理)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出示: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出示: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

    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 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五、拓展写话。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小男孩在放灰雀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写下来吧。

    《灰雀》教学设计15

    1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词语体会描写灰雀的句子用词的准确。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对生命的博爱,懂得知错就改也是诚实。

    2课程标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评价任务设计

    1、学生试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进行感悟积累;

    3、划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的句子并感悟体会;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一、直接导入,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根据预习,看着“列宁、小男孩、灰雀”三个名字,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2

    【讲授】

    二、直奔重点,综合指导

    1、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读。去掉“来回、婉转”两个词,变成“它们在树枝间跳动,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感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用横线划出列宁很喜欢灰雀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他有多么喜欢灰雀。预设: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面包渣和谷粒。”是啊,不喜欢就不会给他们带食物;(每次)“每次”是指漏掉几次?一次都不漏地停下来看,喜欢不喜欢?

    (2)“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也没有找到。”哪个词?(找遍)找遍了是怎样找?如此细致,喜欢不喜欢?

    (3)“列宁说……他怕冷。”从这句你能读出列宁的心里——(担心)担心它就是爱它,谁能读出这份爱!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飞不回来了。”“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此时列宁的心情是——谁来读?

    (5)“你好!灰雀……哪儿去了?”列宁把灰雀当成了——是啊,我们不是早就说鸟是——

    活动3

    【讲授】

    三、比较人物,体验情感

    1、列宁爱灰雀,小男孩爱不爱?只是他们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列宁爱,给它自由,小男孩爱,抓回自己的家里,谁的'爱更博大?故事的结尾是灰雀——小男孩也——这个结尾好不好?

    2、泡泡语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

    (1)知错就改也挺诚实

    (2)爱护小男孩,不伤自尊心。

    四、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列宁对灰雀的爱,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将这种情感带入课文,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活动4

    【讲授】

    【小结及作业】

    列宁不但爱鸟,更爱——同学们,爱能让人知错就改,爱能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记住伟大革命家列宁爱的故事,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搜集列宁的故事读一读。

    《灰雀》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灰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3717.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