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2 19:00:01 热度:560℃

    作者:雨笑焉然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1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万马奔腾》

    1、初听时完整地聆听作品,并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器的音色。

    2、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

    4、聆听《万马奔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现象。

    二、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三、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四、跟着音乐,学动作。

    五、随音乐舞蹈。

    六、分组展示。

    七、小结。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草原》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25749.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