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22 12:40:01 热度:311℃

    作者:怪莪近视看不清人心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文言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1

    学习目标:

    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

    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志趣的高雅。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山水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及全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本课标题与内容“奇特”之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个别朗读,师生评

    2、集体读,点评

    三、读懂课文:

    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如有困难词句,做上标记。

    1、个别尝试翻译。

    2、师生点评

    3、重点难点词句的解决。

    四、研读课文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们眼前。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你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提问: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迷人的景色作了的高度的概括和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景色的呢?

    生:作者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从感觉角度看,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生:运用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富春江的确美,美在它的碧波荡漾,美在它的鱼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树群山,美在它的鸟鸣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发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吗?

    五、体情品意:

    “鸢飞戾飞者……”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明确: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师:这山这水,多诱人啊,让人忘记一切烦恼,一切世俗,让人的心变得宁静透明,读到这句,让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六、神游家乡山水

    列举家乡山水,感受自然之趣

    七、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完成对比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2

    【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

    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

    ⑴ 翻译本段;

    ⑵ 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

    ⑴ 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 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 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2、能力目标: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

    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交。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教学第一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⑤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第二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an。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段。

    五、教学第三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实写语句部分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泠,音。

    ⑤相鸣:相向和鸣。

    ⑤戾天:到天上;戾,至,音。

    虚写语句讲解:

    ①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②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③经伦:筹画、治理。

    ①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③犹:好像,如同。

    ③交映:互相掩映。

    ③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段。

    六、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水“异”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绘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七、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1、总写山水给人的总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的特点:清澈,湍急。

    3、山的特点:视觉——山之高奇;听觉——泉鸟猿蝉之声;虚写感慨,烘托山水的诱人。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4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⑴ 解释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⑶ 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⑷ 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⑴ 解释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⑶ 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⑴ 解释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⑵ 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⑶ 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重视朗读训练,增强文言语感。

    2.体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感受文章意趣。

    3.了解古人模山范水的写景艺术,体会语言妙处,提高欣赏品位。

    4.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运用联想想象,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的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望“文”生“景”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分层朗读,合作探究,美点寻踪。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之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

    二、作者简介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课文赏析

    (一)读出韵味,感受文言文“入乎其内”的“情趣”

    1.读,要读出有我,读出问题思考。

    参阅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勾画下来,倡导同学们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鼓励大胆提问: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有疑而问,为的是自己正确理解。通过自读,就字面理解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就文言词语理解方面你总结出了哪些规律与方法?就文章内容你能生发哪些思考?(如:此“书”写的是什么内容?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提出讨论,以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读,要读得忘我,读出顿挫有致。

    思考:富春江的水“异”在何处?山又“奇”在何处?吴均用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水异山奇”,请你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来分别传达富春江水与山的特点。

    此环节每遍读要有目的,有效果,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二)读中品味,感受文言文“沉乎其中”的“意趣”

    1.读,要驱遣想象,品出意象合一。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行。”如果你是导游,请发挥想象,选择描写“异水”或“奇山”中的一两句,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解说。

    2.读,要含英咀华,品出文外之意。

    作者看到富春江两岸高山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和意趣的语句,加以品析。

    (三)读后回味,感受文言文“出乎其外”的“理趣”

    1.读,要读出思考,悟出人生理趣。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2页,人民出版社,1960)。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如果是你登临此山,结合马克思的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2.读,要读出回味,读出余音绕梁。

    这篇山水小品文,仅用114字便生动真实地描绘出了富春江的旖旎风光,似一幅山水写意画。山水怡人,读书养气。下面看看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哪些“奇山异水”的雄姿倩影?看谁在课堂上背得又快又多?(学生诵读后进行背诵比赛)

    四、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创作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写(或说)一段话,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丽风光,或绮丽,或雄奇。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6

    【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让同学死记硬背,教师死输硬灌,同学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使教学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发明性。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挥同学的主动性、能动性。为了改变以往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独裁”地位,我在执教《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把翻译原文的工作交给同学,让他们对照课下注释或利用辅导资料,合作翻译原文,个别疑难词句可留到本节课解决。

    【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书信体写景小品,文字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便于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兴趣。因此,执教此课时,我做了如下的优秀教案:调动经验,诵读课文——调动情感,进入情境──关注体验,积累感悟,启发引导,还精彩于同学。

    【教学片段】

    一、导入情境

    同学小组交流整合预习疑难,提出疑问:

    生:我对这个句子“急湍甚箭”中的“甚”字不太理解。

    师:赶快帮帮他。

    生:我觉得根据课下注释可理解为“比”的意思。

    生:我认为“于”字解释为“比”。

    老师适时解答疑难,其实,“甚”在这里可译为“胜过、超越”。

    生: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而文中的内容却是写景,这是不是不合理呢?还是另有目的。

    生:我觉得作者写景是为抒情。

    师:很好,看来情由景生这一点你深有体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探究问题,来诵读这篇美文,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诵读体验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

    同学纷纷举手,指定一名,同学评价。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会带给人美的享受,何况吴均在这封书信中描绘如此秀丽、壮美的景色,我们岂能错过,跟老师一起来读吧!

    同学跟着我的语气、语调、语速,带着欣赏、陶醉的表情小声诵读,然后自由诵读。

    构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同学创设情境的气氛如何,直接影响着同学情绪感染的与否。

    师:根据你的学习经验,向大家推荐一下你背诵古文的方法。

    生:可以分段背诵,化整为零。

    生:我觉得根据译文背诵效果也很好,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记的才牢。

    生:既然文中是写景,它是有层次的,比方本文是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景色,后分写异水和奇山,依照这个思路背就很清楚了。

    师:所谓背无定法,但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种,理解文章的脉络就很好背诵了。现在我们来想象: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坐在小船上,随着江流飘荡,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多里水路,全是奇山异水,这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请大家齐背第 1段。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是如何展现在我们眼前呢?

    生:这个问题我看出来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水的清澈,清的一望到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的`急。

    生:我也比较喜欢这一句,用比喻、夸张修辞,抓住水急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惊涛骇浪的气势。

    师:如此清澈、急湍的异水怎不令人神往,齐背第2段。

    生:写山抓住了山的高峻这一特点来写。

    师:请举例说明。

    生:高山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四句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而险。

    师:对语句的品味很到位,诵读原句。

    生:我发现作者通过泉水声、鸟鸣声、蝉叫猿啼来写山的美,这组美妙的声音让人留恋忘返。

    师:不错,作者正是怀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向往之情来描绘这美景妙音的。到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齐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现在,我们就可以解答同学开头的疑问,书信中的写景目的是什么了。

    生:我知道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身处美景忘却俗世烦忧,放弃名利,表示了作者不追逐名利的思想。

    生:劝朱元思到大自然中来,唾弃名和利。

    师: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齐背原句。

    构思:让同学以自身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同学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师:谁自告奋勇背诵全文?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身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光中呢?”你们就是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身的亮色!下面我们积累古代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名句,谁来推荐?

    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生:山随平野尽,江如大漠流。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构思: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需有足够的语言积累,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同学积累的过程。

    三、作业

    本文与《三峡》作比较阅读,找出异同和两文相映照的句子。

    构思: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联系,前后关联,比较阅读,可以加强同学对课文的感知体验。

    【反思】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同学的主体意识渐渐被淡化。本优秀教案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的作用,离开了诵读,同学就难以去直接感受、体验文本,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同学思维的火花会在诵读中碰撞。另外,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情景的创设,能充沛引发同学的想象,让同学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说:“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案例改变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同学谈感受,积累体验,自主分析、感悟作品,还精彩于同学。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通用7

    【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另种文体,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

    (一)读其文,疏其义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活动)

    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三)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学生讨论)

    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四)探寻艺术的魔棒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五)小结本文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sheji/32237.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