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 教学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03 14:01:22 热度:414℃

    作者:融化了眼泪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精华[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精华[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整合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及学生实际,紧紧跟随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读与说”“说与写”的结合,力求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设计亮点:

    环节一:听音乐导入课题。

    听大自然中鸟叫、蛙鸣、流水等等的声音,训练孩子专注力与倾听能力的同时,更为本节课孩子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埋下伏笔。

    环节二: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风声音的美妙。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感受风声音的美妙,边读边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好词好句。

    学生边分享风声音美妙的句子,边想象画面。对比读出微风的婉转悠扬和狂风的高亢激昂。进一步体会风声旋律起伏变化的美妙!

    环节三:默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水声音的美妙。

    本环节仍然是边读边悟边分享。尤其是这一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我让第一小组学生读红色部分,第一第二小组学生读蓝色部分,全班同学一起读黑色部分。也许单独理解“淙淙”“潺潺”“哗啦啦”这几个表示声音地词语会比较抽象。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淙淙”“潺潺”“哗啦啦”地声音演绎出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感受到水流的变化,想象“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的不同画面。趁热打铁,让学生发现“顶真”的句式,为下面的运用拓展环节打下基础。

    环节三:对比读两组小动物的不同歌声,并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组小动物的歌声:

    第一组

    走在公园里,

    听听树上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

    听听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

    听听蝈蝈的歌声。

    第二组

    走在公园里,

    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

    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

    听听蝈蝈的歌声。

    学生读完以后会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第二组小动物的歌声,因为“叽叽喳喳”“唧哩哩”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让人有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体会拟声词语的好处时,也训练了孩子对比阅读的能力。

    环节四:拓展运用

    学以致用,让孩子将本课学习到的“总——分”结构,“拟声词语”“顶真”句型运用到说话与写话当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例句:

    “大树是个音乐厅。风妈妈轻轻拂过,呢呢喃喃得把好听的歌儿唱给小露珠。小露珠转动着圆圆的身子滚向小喜鹊。小喜鹊咕咚咕咚喝了个饱,乐呵呵地看着布谷鸟。布谷鸟……”

    将学生带入情景,让他们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边练习说话。孩子们说出的句子也十分有意思:

    “布谷鸟布谷布谷地把歌唱给小小松鼠,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找到小黄鹂……”

    接下来我们还练习了“草地是个音乐厅”“池塘是个音乐厅”等句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二、不足之处:

    设计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第三自然段一出现“顶真”这样的句式时就让孩子通过练习去感受这种句子的妙处?如果此时进入说话练习,接下来再出现“分享感受小动物美妙的声音”就会闲的顺序有些混乱。思来想去,为了不影响整体效果,我将顶真句式的练习放在了最后。错过了练习句式的最佳时期,内容稍微显得重复,接下来我会继续思考并改进,让本节课的设计达到最优化。

    除此之外,我想从“说话艺术”方面谈谈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相对于同龄教师来说,本人的语文素养较高,但是“短板”就是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明确方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课堂语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说的话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最终让孩子爱上语文课,爱上学语文。

    荐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7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了“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声音”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教学时,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例如:在学习风的声音时采用男女生对比朗读的`方式,体会微风的轻柔和狂风的雄壮;学习水的声音时,采用由一组学生读到全班学生读,引导学生体会到声音越来越大,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文章遣词造句生动,修辞手法多样,是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最后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拟声词,写一写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2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本文是篇结构清晰、富有童趣的课文。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己去听、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并在受到听觉冲击的同时,开口模仿,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拟声词。与此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调去朗读文本,在亲身感悟和鲜明的对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以下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生活中,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引出:“声音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从而把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礼物”与本文巧妙地结合起来,紧接着又通过大量相关音频和图片,拉近大自然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句子。然后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认读等方法解决生字读音,紧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识字方法的同时学习了“呢”这个多音字。最后又通过解释“呢喃”这个词语告诉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它们的意思,这个环节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意思,重点是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又通过一组音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拟声词以及拟声词的一些常见的构词方式,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拟声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3。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这个环节,我借助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大自然的声音来自哪些音乐家”,从而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让学生理清本文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并通过和前面所学的课文《秋天的雨》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这些文章结构上的相似性,很好地进行了文章结构的拓展。

    4。入境想象,感受风声这个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划出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句子。接着又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如:我在讲到“狂风”和“微风”时,我先借助音频让学生猜猜哪个是微风的声音,哪个是狂风的声音?听到微风和狂风的不同声音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微风和狂风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利用这一连串的问题将内容和感受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个性化朗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雄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风声的美妙。最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试着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背诵,效果很好。

    5。写字环节,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我只指导书写了两个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范写,接着让学生练写,最后展示学生书写情况,提醒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足之处:

    1。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先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在指导朗读时,缺乏指导,缺乏方法。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3。教育机智还需进一步锻炼,让课堂变得更加流畅自然。

    三。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拟声词、描写声音的短语的积累。这篇课文表示声音的词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也有“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等形式的短语。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把它们进行归类,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单元目标。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3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接下来我就结合××老师的教学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看法:《大自然的声音》是第七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老师教学时紧扣这一个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让阅读实实在在走进学生心中。

    一、美读感悟

    我们语文本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吴老师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像,(入境想像、乐器感知想像、角色体验想像)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放飞想像

    ××老师这节课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能够以课本为出发点,跳出课本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更多大自然的声音:雷公公、冰雹、大公鸡、小青蛙……这些都是课本中没有提到的,这样的课外延伸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写作指导

    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型。文章一开头先总说“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接下来再分三段分别介绍风声,水声,动物声!每一段又有中心句!这样的写作方法对于刚开始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以我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也是把这种写作方法当做重点来指导!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的语文功底出众,专业知识全面,教学智慧丰富,学科视野宽。她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站在了较高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身体力行,值得我们借鉴。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4

    12月10日这一天,曾到二外听取戴燕玲老师的平行观摩课《大自然的语言》,感觉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优质课,从中学到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操作技巧。

    首先,上课伊始就紧扣学情,酿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根据借班上课、师生首次见面的实情,教师能运用活泼激趣的方法,三言两语就打破了陌生的局面,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课堂合作的距离,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铺垫。

    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出示一年四季的自然美景,顺理成章地引出“物候现象”这个概念,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生字词、问题设计用屏幕展现,既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又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视听效果,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第三,将电视节目主持的模式引进课堂组织教学环节,生动活泼,用活动式教学,很好地满足初二学生的新奇感。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四个小组,根据各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别给予评分,通过竞赛激励法,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概念和竞争意识。

    第四,借助主问题引导,让学生明晰文章思路。善于调动领头羊的主动性,尽最大限度地从广度和深度,努力提高学生群体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第一个问题都由各组组长来承担,这样,可以为其他组员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五,根据课文结构特点,将主体部分四个层次内容的解读任务,分别交给四个小组来完成,体现了“以课文为例子”的教学理念,很好地克服了因面面俱到而带来时间仓促的弊病,腾出宝贵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更多同学展现自我,彼此交流语言感受方面的学习成果。

    第六,教师教学理念新潮,表现在备课精心仔细,教学设计蕴含智慧。比如,教师自身对文本编排意图把握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处理恰切,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到位的解读文本,而不是漫游式走过场,没等学生理解清楚就草草收兵。教师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当好学生的引路人,通过课堂组织教学的灵活应变,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总而言之,戴老师不愧是我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她能代表我市参加省里的教学观摩课展示,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年轻教师之楷模。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5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教完后,体会有三:

    1.朗读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常常“不打心里过”,这样的朗读不仅使阅读流于形式,而且会削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不妨变换一下方法,由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而让学生闭眼倾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聆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的意境,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个性化课标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想法和体验。有学生提到大自然中有蚊子嗡嗡嗡的声音,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的反应大概一般是不满意的,而我在教学中,非但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反而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并且指出大自然中并不都是美妙的声音,同时也有不悦耳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童心看世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引导学生联想与延伸,如果仅仅停留于让学生聆听教师朗读和复述课文中提到的声音,那么这堂课算不上成功。成功的课堂应该对课本进行超越与升华。在课堂中,我以课本为出发点,并且跳出了课本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让学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声:雷公公、冰雹、大公鸡、小青蛙……这些都是课本中所没有提到的。这样一来,学生既拓展了学习空间,又可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可谓一举而多得。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7

    这次的领导示范课是由张月主任精心设计的《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是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本次习作是回忆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展开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写一篇习作。结合教材内容,依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充分运用想象与联想采取多种表达方法描写所观察到的景物是习作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张月老师从五方面进行习作指导教学。

    1、投入热情,感知自然之美。通过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自然的声音,使其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2、拓展学生的空间,从森林中走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拓宽学生的视野,区别噪音与美妙的区别,情感上教育学生减少噪音,从我做起,进行思想教育。

    3、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特点。通过两组的游戏,一组做动作猜词,一组是通过模仿声音猜词。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多就会取得胜利,这一游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声音是最直接的表达,通过声音的模仿能够形象的表达出事物的特点。

    4、在写法上给予引导,欣赏给出好的片段,让学生感知如何才能写好文章,应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去表达,怎样才能表达具体,写出有声有色的文章。

    5、欣赏视频,酝酿写作。对比中形成鲜明的画面第一组只出示美好的画面第二组在美好的画面上加入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美妙,触动学生内心的写作欲望。边看边创作。最后范读学生作品,张月主任进行精心点评,鼓励性的语言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同时教育学生注意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的运用,把文章写得生动。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6

    今天聆听了郑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郑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班化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郑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郑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到其中,遇到问题再也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好玩的课堂,怎么会学不会呢?这样的小班教学与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郑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合作时,郑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并适时加以指导。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7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整合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及学生实际,紧紧跟随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读与说”“说与写”的结合,力求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设计亮点:

    环节一:听音乐导入课题。

    听大自然中鸟叫、蛙鸣、流水等等的声音,训练孩子专注力与倾听能力的同时,更为本节课孩子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埋下伏笔。

    环节二: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风声音的美妙。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感受风声音的美妙,边读边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好词好句。

    学生边分享风声音美妙的句子,边想象画面。对比读出微风的婉转悠扬和狂风的高亢激昂。进一步体会风声旋律起伏变化的美妙!

    环节三:默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水声音的美妙。

    本环节仍然是边读边悟边分享。尤其是这一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我让第一小组学生读红色部分,第一第二小组学生读蓝色部分,全班同学一起读黑色部分。也许单独理解“淙淙”“潺潺”“哗啦啦”这几个表示声音地词语会比较抽象。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淙淙”“潺潺”“哗啦啦”地声音演绎出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感受到水流的变化,想象“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的不同画面。趁热打铁,让学生发现“顶真”的句式,为下面的运用拓展环节打下基础。

    环节三:对比读两组小动物的不同歌声,并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组小动物的歌声:

    第一组

    走在公园里,

    听听树上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

    听听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

    听听蝈蝈的歌声。

    第二组

    走在公园里,

    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

    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

    听听蝈蝈的歌声。

    学生读完以后会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第二组小动物的歌声,因为“叽叽喳喳”“唧哩哩”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让人有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体会拟声词语的好处时,也训练了孩子对比阅读的能力。

    环节四:拓展运用

    学以致用,让孩子将本课学习到的“总——分”结构,“拟声词语”“顶真”句型运用到说话与写话当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例句:

    “大树是个音乐厅。风妈妈轻轻拂过,呢呢喃喃得把好听的歌儿唱给小露珠。小露珠转动着圆圆的身子滚向小喜鹊。小喜鹊咕咚咕咚喝了个饱,乐呵呵地看着布谷鸟。布谷鸟……”

    将学生带入情景,让他们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边练习说话。孩子们说出的句子也十分有意思:

    “布谷鸟布谷布谷地把歌唱给小小松鼠,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找到小黄鹂……”

    接下来我们还练习了“草地是个音乐厅”“池塘是个音乐厅”等句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不足之处:

    设计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第三自然段一出现“顶真”这样的句式时就让孩子通过练习去感受这种句子的妙处?如果此时进入说话练习,接下来再出现“分享感受小动物美妙的声音”就会闲的顺序有些混乱。思来想去,为了不影响整体效果,我将顶真句式的练习放在了最后。错过了练习句式的最佳时期,内容稍微显得重复,接下来我会继续思考并改进,让本节课的设计达到最优化。

    除此之外,我想从“说话艺术”方面谈谈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相对于同龄教师来说,本人的语文素养较高,但是“短板”就是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明确方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课堂语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说的话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最终让孩子爱上语文课,爱上学语文。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0

    绿树阴浓夏日长,优质课大赛火如潮,水晶帘动微风起,参赛人员身影忙。终于在5月31日下午远赴安阳抽取了参赛课题,在课题一确定的路上同行的人就忙着用手机搜索着有关自己课题的一切,经过几天的酝酿后,我敲定了自己的'教学内容。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散文,共四个自然段,通过对大自然声音的细腻描摹,展现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美。文章整体结构清晰,先总后分;段落结构富有特色,总写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分写各段,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化思维十分明显。所以我就把认读、理解字词和第二自然段做为我上课的重、难点。

    在本节课上我把读放在首位,无论是字词还是段落,我都采用多读、多说,在读、说的基础上的进行词语练习和课文内容理解。

    首先在生字词的认识上我重点抓住了拟声词进行训练。如“淙淙”“潺潺”“哗哗”三个词语通过读、想、说、练来理解、运用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闭上眼睛想象小溪的涓涓细流,河水静静的流淌,大海拍打着海岸哗哗向前的画面,再通过画面感受三个词语的区别,并且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拟声词。对“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三个词语我先从字形上分析:口字旁的字和三点水的字都跟什么有关系,再通过直观的画面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像的方法理解词语。

    其次第二自然段围绕“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分别从树叶、微风和狂风进行了分述。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朗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分读、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微风部分,我让孩子们用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读微风,在读中体会微风的轻、柔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充满力量的声音读狂风,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先喜欢什么风的理由,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说中体会,重点也就不攻自破。在学习“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我给学生出示

    当它翻动柳叶,柳叶便会甩起它的长辫子,唱出———。

    当它翻动枫叶,枫叶便会——,唱出————。

    当它翻动——叶,———叶便会——,唱出————。

    有的孩子会说:“当它翻动梧桐树叶,梧桐树叶便会拍起她的手掌唱出为大家鼓掌的乐曲。”在这样反复练习下,练习读熟练,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虽然有很多孩子还不能马上掌握,但是我相信孩子们已经读的很熟练了。

    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是最后的小练笔,我让孩子们用总——分结构说几句话,可是大部分学生写的东西都差不多呢,选取了相同的事物,用了相似的修辞。课堂是生成的东西感到不是很有新意,不能给人心灵的触动。可见这是我备课备的不到位,所谓的“备学生”可能就是这样吧。

    一节课下来,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太多,我觉得无论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要好好下功夫研究,要想真正的上一节好课,不是看你的环节有多齐全,而是要看你教会学生什么。俗话说:“左手教,右手学”,所以,静下心来思考,谦虚方以前行。今天的课虽然不是很成功,可是我将在实践中继续求索。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8

    今天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小班化教学的特色鲜明。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班化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王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王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到其中,遇到问题再也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好玩的课堂,怎么会学不会呢这样的小班教学与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小班人数少,王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合作时,王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并适时加以指导。

    三、品读语言,从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王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品味,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指名读、组内自由读,齐读,师生互读等形式,由于学生少,她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理性地去分析“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比如:讲解重点句子的时候,王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的升华。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淙淙的小溪、潺潺的河流、汹涌澎湃的大海……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四、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无论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是学习能力都会有差异,所以在教学时,王老师时刻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并正确利用差异,将孩子分小组,并提出要他们相互帮助,老师适时给与引导,这样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另外,整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都注重渗透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最终的目的还是在“写”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王老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将学生分为两组:奋力拼搏组和天天向上组。奋力拼搏组仿写句子,而天天向上组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适时地给与指导和评价。这种个性化作业的设置,避免了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王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能力极强。

    整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另外,她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三维目标目标达成度高。

    这些只是我对这节课的想法,若有不周之处,请谅解!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9

    这学期的公开课我设计了语言活动《自然的声音》,活动设计分为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请幼儿讲述家里的各种声音,第二部分是儿歌创编活动。

    第一部分,请幼儿说一说家里的各种声音,包括表、电话、电视、切菜声等等,在这一部分中,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家里的各种声音讲述的非常准确。

    第二部分,请幼儿听录音(小鸟叫的声音、水流声、下雨声),并进行儿歌创编:小熊小熊,你听什么声音?我听到“哗啦哗啦”流水的声音。在这部分的活动中,大部分幼儿积极性较高,但个别幼儿在创编儿歌的时候,由于胆小的'原因回答问题声音较小。

    活动设计的可取之处是:

    1、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多媒体课件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形象生动、声形并茂的特点很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2、是运用了创编这种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拓幼儿思维,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但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活动中,应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创编更多的儿歌内容。

    2、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纲要》的语言领域目标,从孩子本位出发,如目标第一条就是“乐意与人交流”,并且纲要强调了“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纯粹淡化了以前得视语言形式学习的特点,而是强调了语言的“人本”精神与交际作用。因此,对于每个语言活动,我样首先应以新《纲要》为指导,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以幼儿为本”的目标,而不是停留在理解表面情节的层面上。

    3、整个活动还要注意动静交替、难易适度、层层递进等原则,注重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原则等。只有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出发,注意动静交替、难易适度等才能避免孩子过于疲劳。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0

    首先非常感谢xx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接下来我就结合xx老师的教学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看法《大自然的声音》是第七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xx老师教学时紧扣这一个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让阅读实实在在走进学生心中。

    一、美读感悟

    我们语文本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吴老师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像,(入境想像、乐器感知想像、角色体验想像)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放飞想像

    xx老师这节课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能够以课本为出发点,跳出课本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更多大自然的声音雷公公、冰雹、大公鸡、小青蛙……这些都是课本中没有提到的,这样的课外延伸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写作指导

    另外,xx老师在教学中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型。文章一开头先总说“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接下来再分三段分别介绍风声,水声,动物声!每一段又有中心句!这样的写作方法对于刚开始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以我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也是把这种写作方法当做重点来指导!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的语文功底出众,专业知识全面,教学智慧丰富,学科视野宽。她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站在了较高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身体力行,值得我们借鉴。

    大自然的声音教评课稿3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本文是篇结构清晰、富有童趣的课文。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己去听、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并在受到听觉冲击的同时,开口模仿,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拟声词。与此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调去朗读文本,在亲身感悟和鲜明的对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以下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生活中,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引出:“声音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从而把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礼物”与本文巧妙地结合起来,紧接着又通过大量相关音频和图片,拉近大自然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句子。然后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认读等方法解决生字读音,紧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识字方法的同时学习了“呢”这个多音字。最后又通过解释“呢喃”这个词语告诉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它们的意思,这个环节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意思,重点是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又通过一组音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拟声词以及拟声词的一些常见的构词方式,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拟声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3、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这个环节,我借助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大自然的声音来自哪些音乐家”,从而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让学生理清本文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并通过和前面所学的课文《秋天的雨》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这些文章结构上的相似性,很好地进行了文章结构的拓展。

    4、入境想象,感受风声这个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划出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句子。接着又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如:我在讲到“狂风”和“微风”时,我先借助音频让学生猜猜哪个是微风的声音,哪个是狂风的声音?听到微风和狂风的不同声音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微风和狂风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利用这一连串的问题将内容和感受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个性化朗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雄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风声的美妙。最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试着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背诵,效果很好。

    5、写字环节,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我只指导书写了两个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范写,接着让学生练写,最后展示学生书写情况,提醒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足之处:

    1、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先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在指导朗读时,缺乏指导,缺乏方法。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3、教育机智还需进一步锻炼,让课堂变得更加流畅自然。

    三、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拟声词、描写声音的短语的积累。这篇课文表示声音的词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也有“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等形式的短语。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把它们进行归类,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单元目标。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1

    12月10日这一天,曾到二外听取戴燕玲老师的平行观摩课《大自然的语言》,感觉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优质课,从中学到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操作技巧。

    首先,上课伊始就紧扣学情,酿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根据借班上课、师生首次见面的实情,教师能运用活泼激趣的方法,三言两语就打破了陌生的局面,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课堂合作的距离,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铺垫。

    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出示一年四季的自然美景,顺理成章地引出“物候现象”这个概念,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生字词、问题设计用屏幕展现,既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又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视听效果,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第三,将电视节目主持的模式引进课堂组织教学环节,生动活泼,用活动式教学,很好地满足初二学生的新奇感,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四个小组,根据各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别给予评分,通过竞赛激励法,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概念和竞争意识。

    第四,借助主问题引导,让学生明晰文章思路,善于调动领头羊的主动性,尽最大限度地从广度和深度,努力提高学生群体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第一个问题都由各组组长来承担,这样,可以为其他组员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五,根据课文结构特点,将主体部分四个层次内容的解读任务,分别交给四个小组来完成,体现了“以课文为例子”的'教学理念,很好地克服了因面面俱到而带来时间仓促的弊病,腾出宝贵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更多同学展现自我,彼此交流语言感受方面的学习成果。

    第六,教师教学理念新潮,表现在备课精心仔细,教学设计蕴含智慧,比如,教师自身对文本编排意图把握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处理恰切,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到位的解读文本,而不是漫游式走过场,没等学生理解清楚就草草收兵。教师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当好学生的引路人,通过课堂组织教学的灵活应变,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总而言之,戴老师不愧是我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她能代表我市参加省里的教学观摩课展示,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年轻教师之楷模。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2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生动的乐曲,体现大自然的美丽。

    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这节课的设计关注描写声音的词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生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声音,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在教学的第二自然段渗透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结合描写风声的词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让学生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风声,这样的风声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学生说完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比如:“听,风在对谁说话?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我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使大自然的声音变得形象可感,既贴切地表现了不同风声的特点,又让风声有了感情和个性。体会了描写风声的词语后,我先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描述的场景,体会这些场景的特点,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上述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对生动语言的体会,我相机进行指导。

    这篇课文中的拟声词也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关注拟声词,体会生动形象的风声、水声、动物声。并且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拟声词。

    我总结了这篇课文的三个要点:关键句,联系生活想象,拟声词。引导学生根据这三个要点进行小练笔。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在小练笔的交流环节,学生的小练笔内容较为单一,应该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写出更为精彩的内容。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应该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3

    今天聆听了杨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杨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杨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杨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合作时,杨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并适时加以指导。

    三、品读语言,从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杨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品味,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指名读、组内自由读,齐读,师生互读等形式,由于学生少,她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理性地去分析“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比如:讲解重点句子的时候,杨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的升华。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淙淙的小溪、潺潺的河流、汹涌澎湃的大海……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四、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无论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是学习能力都会有差异,所以在教学时,杨老师时刻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并正确利用差异,将孩子分小组,并提出要他们相互帮助,老师适时给与引导,这样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另外,整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都注重渗透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最终的目的还是在“写”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杨老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仿写句子,另一组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适时地给与指导和评价。这种个性化作业的设置,避免了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杨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能力极强。

    整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4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整合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及学生实际,紧紧跟随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读与说”“说与写”的结合,力求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设计亮点:

    环节一:听音乐导入课题。

    听大自然中鸟叫、蛙鸣、流水等等的声音,训练孩子专注力与倾听能力的同时,更为本节课孩子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埋下伏笔。

    环节二: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风声音的美妙。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感受风声音的美妙,边读边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好词好句。

    学生边分享风声音美妙的句子,边想象画面。对比读出微风的婉转悠扬和狂风的高亢激昂。进一步体会风声旋律起伏变化的美妙!

    环节三:默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水声音的美妙。

    本环节仍然是边读边悟边分享。尤其是这一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我让第一小组学生读红色部分,第一第二小组学生读蓝色部分,全班同学一起读黑色部分。也许单独理解“淙淙”“潺潺”“哗啦啦”这几个表示声音地词语会比较抽象。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淙淙”“潺潺”“哗啦啦”地声音演绎出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感受到水流的变化,想象“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的不同画面。趁热打铁,让学生发现“顶真”的句式,为下面的运用拓展环节打下基础。

    环节三:对比读两组小动物的不同歌声,并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组小动物的歌声:

    第一组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听听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声。

    第二组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声。

    学生读完以后会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第二组小动物的歌声,因为“叽叽喳喳”“唧哩哩”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让人有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体会拟声词语的好处时,也训练了孩子对比阅读的能力。

    环节四:拓展运用

    学以致用,让孩子将本课学习到的“总——分”结构,“拟声词语”“顶真”句型运用到说话与写话当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例句:

    “大树是个音乐厅。风妈妈轻轻拂过,呢呢喃喃得把好听的歌儿唱给小露珠。小露珠转动着圆圆的身子滚向小喜鹊。小喜鹊咕咚咕咚喝了个饱,乐呵呵地看着布谷鸟。布谷鸟……”

    将学生带入情景,让他们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边练习说话。孩子们说出的句子也十分有意思:

    “布谷鸟布谷布谷地把歌唱给小小松鼠,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找到小黄鹂……”

    接下来我们还练习了“草地是个音乐厅”“池塘是个音乐厅”等句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不足之处:

    设计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第三自然段一出现“顶真”这样的句式时就让孩子通过练习去感受这种句子的妙处?如果此时进入说话练习,接下来再出现“分享感受小动物美妙的声音”就会闲的顺序有些混乱。思来想去,为了不影响整体效果,我将顶真句式的练习放在了最后。错过了练习句式的最佳时期,内容稍微显得重复,接下来我会继续思考并改进,让本节课的设计达到最优化。

    除此之外,我想从“说话艺术”方面谈谈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相对于同龄教师来说,本人的语文素养较高,但是“短板”就是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明确方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课堂语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说的话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最终让孩子爱上语文课,爱上学语文。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通用2

    今天,我到xx第二小学听了四位教师的授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xx实验小学的xxx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节课让我听得非常过瘾,我甚至都有些不想下课,想多听听汤老师的课。汤老师的'课给了我以下启发:

    一、关注单元整体

    第一张PPT就出示了单元页,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即“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接着抛出一个问题,那我们怎么感受呢?我们先通过声音的形式来感受,汤老师播放了雨声、蛙声、流水声等,自然而然引出课题《大自然的声音》。在课中,汤老师也交给学生感受的方法,在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试着用一用感受的方法。

    在最后,汤老师出示摘抄内容的图片,带领学生学习摘抄,达成了“积累喜欢的语句”的学习目标。

    二、重视朗读指导

    语文学习就是学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汤老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汤老师非常重视朗读,紧抓文中的象声词,如“哗哗”、“叮叮咚咚”、“滴滴答答”等,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再如为了让学生感受“雄伟”一词,汤老师播放了《黄河保卫战》最高潮部分的音频,学生立马就能感受到“雄伟的狂风”充满了威力,感受到它的力量。学生理解后当然能做到有感情的阅读。反观我的教学中,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经常会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做到有感情,却忽略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对文本中的词句感受不深,学生的情感自然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只有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

    三、语言充满魅力

    虽然汤老师的课持续了四十分钟,但我丝毫没有疲倦之感,一方面是汤老师对文本的剖析十分到位,环环相扣;另一方面就是他出色的语言功底。汤老师辞采丰美、激情飞扬、打动人心、犀利智慧。他合理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思路,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用充满智慧和灵活多变的语言,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我的课堂用语比较呆板,评价语匮乏,在这方面我要多多积累。

    就像最后教研员小结时所说,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要教会如何让学生们自主运用知识,使它变成自己的能力。我们老师要做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一步步学会放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5

    岁月无声,自然无语,然而此处无声胜有声,街畔摇曳的柳枝,一抹新绿,一丝鹅黄,无不是大自然向我们传达的睿言智语。《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以科学为主题,明确要求学生留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全文思路清楚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全文计划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共设计了五大板块。先由教师朗读有关四季的着名诗句让学生猜出季节并说出依据激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内在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把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典雅的语言特点。熟悉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一)满足的地方

    1、备课充分,构思精巧,思路清楚,尤其是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语言衔接上,只要下功夫,收获还是挺大的。

    2、导语的设置效果良好,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学习情境。

    3、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超乎教师的预设,为顺利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4、提问的技巧,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因素。

    5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灵敏,学习爱好较为浓厚,为学习后面几篇科普文作了铺垫。

    (二)反思的地方

    1、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在整堂课上回答问题太顺利,远远超出了教师原来的设计。因此,在备课时应设置少量反馈性的习题,以备课堂需要,这样既重视了能力练习,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了。

    2、对学生的评价定位有待于加强。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我预设的问题有的没有达成我预想的效果。这是我备课时没有处理好这一教学点。不过也证明可以依生随堂,锻炼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反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今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不断反思,发扬好的方面,改进并完善不足之处。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xindetihui/18805.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