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 教学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12-29 03:40:01 热度:120℃

    作者:空仓嘉措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1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鹅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阅读了许红琴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受益很多,我决定教学中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唤起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首先,联系生活,唤起生活体验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夏日雨后,外面空气更加清新,天气更加凉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课始,我就提出了让孩子们精神振奋的话题: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们都津津有味谈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对课文的学习。生活场景的回忆,诗文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为了读好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进行回忆,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孩子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在身临其境中,在边回忆边朗读中感悟兄妹两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同时,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使得朗读更到位。

    再次,启发想象,描绘童心童趣

    在学完全诗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兄妹俩,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乐?这一问,孩子们好像也来到了那个广场,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最后,我让孩子们将这首诗抄在晨诵本上,并配上画。孩子们兴趣盎然,任由想象驰骋,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充分体验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2

    今天上午聆听了贾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心里感触颇多。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老师来说,能不温不火地、且颇有条理地完成这堂课非常得不容易。相比较她刚来时课堂上的青涩与生疏,现在的她已经慢慢地走上了正轨。这与她一学期以来孜孜不倦地学习与脚踏实地地工作密不可分,当然,她的师傅更是功不可没!

    纵观这堂课,教师的设计比较合理,知识的储备含量也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掌握情况。教学伊始,老师以有趣的谜语导入,能够迅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接下来的自由提问更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效地将全文的核心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为接下来的提炼文章内容埋下伏笔。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很有趣,巧妙地概括了故事的核心内容,更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地复述课文内容,而不是单纯地仅仅为了板书而板书。这些优点可圈可点,值得保留,值得坚持。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开头的谜语导入很有吸引力,但一开始的“向日葵”谜语和本课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可以去之。在生字词教学时,老师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记字”方法,但很明显,孩子们的方法都怪怪的,或者说不能称之为“记字”的方法,这还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作为三年级的教学,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必不可少,像“气势汹汹”、“一拥而上”等词语,完全可以在第一课时进行一些词意的渗透。在接下来的范写环节中,老师比较含蓄,一带而过。其实,在范写生字时,老师应该放慢速度,关键部位更要边写边渗透,这样才能真正地起到指导写字的作用。另外,由于田字格较小,范写的`生字显得不够清晰。复述课文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建议老师可以将“分自然段读课文”放在“结合问题写板书”之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会更加熟悉,无论是答疑、还是复述都会更加得得心应手。展示学生的作业,是一个很好的环节,但仅仅是“描红”,效果不明显,如果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生字,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老师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亲切自然的教态非常重要,也许因为比较紧张,她整个人显得比较拘谨,情绪也不够高。但听了贾老师的课,我还是很激动,因为课堂的些许不成熟掩饰不了贾娟老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我相信,假以时日,这颗星星一定会更加闪亮!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3

    吴教师指教的《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片略读课文,他充分把握了略读教学的特点。首先是从资料上放低要求,在粗知资料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帮忙学生大体理解资料。其次是在方法上,尽量放手,让学生应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读懂课文。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引导的特点。

    (1)开课由多媒体课件活力导入,创设情景。“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时那激动人心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第一遍初读课文,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吴教师采取了快速默读的方法,异常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指导----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让学生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这样的`处理十分恰当,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本事。

    (3)在处理重点句子交流这一版块上,吴教师抓住了重要的几个句子,充分让学习谈自我的理解,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在从中,教师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4)拓展方面,有课堂实用性。在有感情读了最终两个自然段后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后,让学生写一写自我的感受和最想倾诉的心声,这样,情感得到了升华,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豪感。

    本节课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1)学生的交流感受肤浅不够深入或者单一,教师应研究点拨引导。这也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期望在此共同探讨商榷。

    (2)本单元导读有三方面提示:一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二理解科学精神;三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如果把这三方面更巧妙的融合在教学中就更好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4

    大家好,接到袁老师安排我评二年级八节课的任务后,我就开始有些忐忑。一是觉得咱们克拉玛依区小学语文团队中卧虎藏龙,后生可畏,而我对 “情境教育”认识与理解都比较肤浅,面对小学语文 “情境教育”主题课堂教学这个背景,我觉得自己没有多少发言权。二是自己虽从教十几年,但接触低段教学的机会比较少,没有亲自的实践验证,发表的言论就缺乏可信度。所以在下面的评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翻看二下《教学用书》第11页“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这就给我们指出了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情境教学再现的是教材本身描写的情境,而不是另外添加的。八位老师选择的课文分别是《三个儿子》《雷雨》《最大的“书”》《恐龙的灭绝》《我为你骄傲》《绝句》,每篇课文几乎都表现了特定的情境中作家要向读者抒发的“情”和阐发的“理”,都倾注了作家内心的情感,对丑陋的憎恶和鄙视;又隐含着作家的思想、理念,闪动着作家智慧的火花。情境的创设正是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作家所运用的语言也就镶嵌在这个情境中了。当学生进入了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时,对文本必然产生亲切感,即所谓“入境始于亲”。

    情境创设

    八位老师情境创设意识都比较强,大都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图画、音频、视屏等艺术手段,直接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在审美感受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常常使课堂气氛热烈,但我们要十分警惕表面的热闹,坚决抑制单纯追求形式生动或不讲究实效,甚至“作秀”的做法。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追求情境教学最优化旨在使情境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快乐、高效学习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最优化的两条标准,即“效果要高”与“耗费要低。”从准备阶段的精心设计到教学过程的进行来看,“效果要高”固然是学生首先得益;“耗费要低”,其间包括的不仅是教师准备时间以及制作所需材料的低耗费,更主要包括学生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达到高质量、轻负担的要求。

    一、以图画再现情境。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文形象一下子就鲜明起来。为了省时,有的老师用剪贴画呈现课文中描写的角色或物体。在给予学生美感的同时呈现场景、人物、角色,把课文语言与形象结合起来,很好地帮助学生伴随着快乐的情绪理解课文。也有老师选择简笔画的现场操作,学生随着画面的生成、变化,很快地进入情境,进而思考、想象、感悟。但切忌教师把这一环节当成自己个人基本功的展示,不能用时过长。

    二、以音乐渲染情境。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便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使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用音乐渲染,更适合那些一般图画不足以表现的动态和意境,或特别庄严肃穆、或悲凉凄惨、或特别欢快激动、或惊险紧张的场景,用音乐是再合适不过的。但音乐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匹配,古诗词配古筝、琵琶、二胡等音乐等较为理想。

    三、以表演体会情境。小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观看别人表演。角色扮演一开始,教室里就沸腾了。富有情趣的角色,特别接近学生生活的戏剧形式,他们普遍感到其乐无穷。学生扮演或担当了角色,就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他们会立即融入到所担当的角色中去,学习动机得到强化。更具深层意义的是,角色扮演让学生心理从动情到移情,从而加深他们对角色语言、情感、行为的体验。拎沉甸甸水桶的情境如果放在讲台前让学生做,也便于观察者观察;“乱摆”一词做动作,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解去摆,效果可能更理想。

    四、以语言描绘情境。采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创设情境,关键的是这些艺术的直观必须与语言描绘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起到调节、支配、暗示的作用,引领他们感受情境的美,体验情境中的“情”。教师的描绘、措辞、语气、语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教师情感的示范性、传导性。有位老师在讲雷雨前景象“越—越—”的句式训练中,引导学生把一个个这样的句式叠加,就成为了一段话,效果颇理想,如果话锋一转,结合克拉玛依近日的雨雪天、大风天等自然现象引导继续进行说话训练,效果可能比继续往下学习“雷雨中”景象更为理想。《我为你骄傲》采用“以生活展现情境”的途径、《雷雨》中“垂”“掉”的区分,使用了“以实物演示情境”的途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教材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只要我们以情感为纽带组织学生活动,推进阅读过程,情境的创设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情把握

    本次比赛,学生都是提前预习过课文的,我们的初读要求中仍有出现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等要求,如果直接进入生字词的教学,会省时。在《雷雨》教学中分意义段划分需要老师的指导,两位老师都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幅图,一位老师先让学生看视屏中的图都有哪些景物,帮助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另一位老师则是先让同学们分意义段,再将三幅图与相应段落对应排序,图片的作用没有发挥。一位老师在二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平仄知识点有点拔高,屏幕出示古诗内容时背景本来就是一副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图,又让学生在诗句中圈景物,老师又在黑板上构图,有点耗时。《恐龙的灭绝》中老师在讲“撞击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出该段中三句话的因果关系,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不如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自己概括出恐龙灭绝原因的几种说法,再激发学生破解恐龙灭绝之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畅想一下还会有哪些原因导致恐龙灭绝,也能为后面的生字指导教学留出充裕的时间。

    识字教学

    二年级识字教学是重难点,学习课文中因穿插教学识字的环节而打断情感脉络的弊端,是大家在备课时可能都遇到的棘手问题。30分钟的课堂,识字教学环节把控在10到12分钟左右就比较合适了。如果我们能将识字与文本所呈现的场景、角色等结合起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环节就“入情”,效果可能理想一些。

    辉老师《三个儿子》识字教学中,老师创设国王寻找继承人的闯关的大情境,学生们兴致高昂地识记生字,交流着识字方法,每次闯关成功后国王都找到一个儿子,在我看来学生们都体验到了帮助老国王的快乐,为了能帮助国王,他们学习得很卖力。如果交流识字方法环节,选取比较典型的“晃”“既”重点指导,就会留有充裕的时间呈现三个妈妈对儿子评价的语句,让国王定夺选谁当继承人,情境呈现就会更圆满了。王老师《三个儿子》识字教学中,交流识字环节归类就显得省时高效,词语“胳膊、嗓子、晃荡”读的过程中,应让学生通过读感知到都是轻声,应该读得轻短,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轻声词。指导读好“沉甸甸”,理解“沉甸甸”,为后面创设学生拎水桶的情境做好铺垫是亮点。《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生字较多,但无需面面俱到。在词语学习过程中归类新词环节是亮点,例如“书籍”一词中籍也是书的意思,这样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表示相近意思的词语,本课还有庞大、躲避、尘埃、枯萎、死亡、灭绝。引起学生关注此类词语的认知与积累。《最大的“书”》一文中的教学中体现随文识字,生字“岩”“册”的学习,多音字藏的处理,通过给两个读音分别组词cáng 躲藏 隐藏 捉迷藏、 zàng 宝藏 西藏 藏族,引导学生从词语推出意思。由雨痕、波痕的图片展示,使学生理解“痕”——事物留下的印迹,进一步拓展到泪痕、疤痕、车痕。《雷雨》一课生字不多,指导写字两位老师都选择了“垂”,一个老师采用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示评价、再次书写的步骤;另一个老师采用了一赏字音读准确、二赏结构细观察、三赏文化品内涵,又出示“先写大树是个千,一根长横在中间,两棵小树种两边,四横距离不能变”顺口溜,又演示了这个字的演变。个人感觉写字指导环节可以尽量简化,不能因为大量资料的展示或写字效果的展示评价破坏学生刚刚还沉醉其中的情境。杨老师《绝句》执教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词语,为什么学生反复说出的是诗句?为什么学生说出的词语有时又不是老师想要的词语?这就是我们的图片和指令出了问题。崔老师执教《我为你骄傲》生字生词环节,首先范写“骄傲”,又通过说一句话理解骄傲的两个义项;又分别出示了三类词语,第一类读好轻声、第二类弄清逻辑关系,第三类帮助学生概括出便条内容,都颇有指向性。但将六个词语贴在黑板上,没有了其他板书内容,值得商榷。

    总之,每位老师的课都有可圈可点的学习之处,也有一点不尽如人意的瑕疵,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们通过老师们在课堂上30分钟的展示,可以看出老师的个人素养,有的老师的板书设计不仅是一个微型教案,还很具有美感;有的老师从容淡定,关注孩子们发言中的闪光之处及时做出评价。可以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是否从学生出发,有的老师能走进学生,情境的创设水到渠成;而有的老师只忙于每一个环节往下推进,缺少了课堂生成。也可以了解到老师们背后那个团队的教学理念与团队意识,有的老师的课件制作与教学过程设计感非常独到,可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走完程序,关注不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小问题,没有及时去纠正;有的老师课堂注重语言的训练与积累,如果长此以往坚持做下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一定很扎实。只要克拉玛依区小学语文同仁们携手前行,情境教育之花就会盛开在我们各个小学的课堂上。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5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少许的伤感色彩,赞美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故事资料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唐教师的这堂课就整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细节处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头我就将自我在本次听课中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评议:

    一、情感主线简明,教学版块清晰有层次

    同样一堂课,一百个教师可能有一百种上法,同样一篇文章,一百个教师可能有一百种解读。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诚诺的品质上,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感主线。将感情目标分成:“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感情朗读、逐层体验;引导想象、升华体验”三步达成。经过与文本三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鸟儿诚信。

    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小鸟的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当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同等训练,比翼双飞。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同时,文中留白较多,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细细品位、静静思索的“场”。唐教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加提示语读、分主角读等等,并将朗读与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对每一次的“读”都有不一样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如:

    [提议]我们都明白,不管是对词语的理解,还是句子的感悟,仅有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才能体会得更深刻。小鸟的询问没有了对方的回应,显得空洞无力。那又怎样能让学生感受到鸟儿的那份焦急呢?没有感受的朗读,当然也就没有感情可言了。如果将对话成组出现进行教学,其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三、抓住两个“看”,引导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终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唐教师抓住文中的两个“看”加以想象与比较:

    第一次鸟儿“看着”灯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后,感慨较多,在多元理解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诚实守信。

    [提议]如果在这一环节,教师能抽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动动笔,将自我体会到的感情,或者是小鸟看着灯火想对大树说的,或者是当大树听见了小鸟的心声后心中的所想写下来,会不会让情感的落实更到位呢?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6

    曹老师执教的《落日的幻觉》是八上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四单元选编的都是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它们都是事理说明文,且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在文章中也都娴熟地运用准确简明、形象生动的语言,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曹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以及能提炼文章主要信息的语句。2、理清说明顺序,品味文章准确严密、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同时,根据本单元以及本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特别是对幻觉原因解说时涉及到的一些科学方面的问题,确定了文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顺序,品味文章准确严密、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重点)。文中对幻觉产生原因的理解和概括(难点)。

    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也贯彻了编者单元设计意图——事理性说明阅读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阅读中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尊重了教材特点——科普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明事理的条理性,把准了学生学习困难这个脉。

    《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曹老师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从整堂课来看,曹老师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重点突破。教师块状式结构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浑然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扎实有效的课,呈现了很多的亮点:

    1、导入自然流畅,近乎完美。

    且看:“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我们知道了大自然通过丰富的物候现象与人类进行交流,它像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告诉了我们许多神奇的知识。可大自然有时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时不时和人类开一些玩笑,把不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人类。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以期去感受一下美丽落日背后的真实。” 教师语言优美,简洁,一则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课,巩固了已学内容;二则,不露痕迹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板书字迹漂亮,匠心独运。

    在师生互动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极为融洽。曹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精彩处,并适时加以小结、引导,让课堂往深层次发展。让我佩服的是,曹老师在讲解对话的过程中,不慌不忙地板书知识要点,字迹端正、漂亮,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尽现了老师的魅力所在,试想:谁不喜欢有魅力的老师?让我诧异的是,曹老师在板书造成“落日景观”的“原因”时,没有跟前面的“落日景观(幻觉)”时,别有匠心,故意不一一对应。然后让学生上黑板来连线,一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造成“落日景观”的真正“原因”,二来可以巩固课堂所讲的重点内容,三来,老师顺此问:“也许同学要疑问:为什么不对着现象写原因?你看老师是按什么来写的?由此引出老师的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解说原因时,没有按照描绘的景观逐一说明呢?”就这样,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曹老师带着大家突破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真是一箭多雕!这样的板书,非常有创意,回想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让多媒体代替了我们的讲课内容,让多媒体代替了我们的板书。而曹老师的多媒体,仅仅是起了个辅助作用。

    3、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此视野观照下,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

    阅读是一种对话,是文本、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心灵对话,新的课程理念应充分关注学生对话中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堂课上,曹老师很关注这一点。比如曹老师在引领学生“研读课文重点段落,把握文章说明顺序”时,探究产生幻觉的原因时,有这样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把你认为最有把握的现象的原因讲出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方面来谈,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这里充分体现了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放在课堂的第一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还有学生能做的事情,曹老师坚决不包办。比如在学生交流了本文语言的形象、生动的特点之后,曹老师有这样的引导:通过刚才的分析,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使语言形象、生动的方法?类似的细节,还有不少。而这些,无不体现了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

    当然,在曹老师的课堂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 “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这个环节时,曹老师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作者在描绘日落景观及解说幻觉时的语言有什么不同?2、你能举例来分析一下它的形象、生动吗(朗读第2节,让学生分析)?3、你能举例来分析它的准确、严密吗?我们可否这样来设计:在《落日的幻觉》的教学中,在“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这个环节时,我们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给你留有深刻印象的词语或是句子,然后读一读,并说一说其原因。等学生的例子找得差不多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本文语言的特点,并细化为描绘日落景观及解说幻觉时的语言特点,再得出说明文语言的一般特点,最好老师能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说明文中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的区别。这样的话话,一课一得,就落实得非常到位了。

    另外,在“开启探究之门”的环节,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给最后一节‘落日变大’做一个科学、大胆的解释吗?”个人觉得这样的探究题,不适合在课堂上解决,因为它需要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才能做出一个合理而又科学的解释。

    诚然,瑕不掩瑜,曹老师的课,绝不因为这样的小问题而掉价,因为它是一堂真正的扎实而有效的课!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评课稿,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wenku/jiaoxue/xindetihui/32705.html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