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水乡歌》有感

    读《水乡歌》有感[ 读后感 ]

    读后感 时间:2024-07-18 07:40:01 热度:691℃

    作者:相顾无言 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读《水乡歌》有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水乡歌》有感,欢迎阅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读《水乡歌》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水乡歌》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水乡歌》有感1

    《水乡歌》是苏教版第三册第21课,这是一篇热情讴歌水乡美景的赞美诗,语言文字优美,让人浮想联翩。

    听了朱老师的教学活动,体会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了,观念更新了。

    在教学中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给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空间,要让学生先与文本充分交流之后,再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阅读教学中,谁是真正的主人?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谓促进者,指教师从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由教学者变为了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其次,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了促进者。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在朱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点拨学生想像画面,再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一直到最后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学生自始至终处在一种要读、愿想、抢说、乐背的良好氛围之中。感触最深的是教者大胆放手让二年级的学生去自读自悟这段话,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学生各自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教者深谙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学生是阅读真正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的体验与理解。教师要放开手脚,抛弃顾虑,多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超越创新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否则怎会有“尝一口河水的味道”、“在清澈的河水中畅游”的奇思妙想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教师只放不收,学生便会放任自流;只收不放,学生便会亦步亦趋;能放能收,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最后,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不是“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我认为,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若是能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空间,在与教师、文本之间不断的对话过程之中,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跳出陈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读《水乡歌》有感2

    这篇课文我读过很多遍,也把高林生老师的解读读了很多遍。叹服高老师对文本独到的见解,受益匪浅。

    正如高老师所说:“水多”、“船多”、“歌多”是必须关注的重点,可这三个词语背后的意思和他们内在的联系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所以,我想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能只注意到每一小节的内容,还应该注意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注意节奏,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情感。

    《水乡歌》是一首吟诵水乡秀丽风光和人们幸福生活的小诗。课文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感悟课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来突破这一难点呢?对于诗歌,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带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通过反复朗读来进行品味。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指导学生朗读时,可让他们边读边在脑中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通、读顺,读出画面,读出情感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祖国风光的美好。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诗歌的`学习,除了反复吟诵外,还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比如,第一小节写水乡的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联系前面学过的相关课文,展开想象,让眼前仿佛出现“缓缓流淌的小溪”、“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尚湖”以及许许多多无名的河流,想象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银花朵朵的景象。第二、三小节的“船多”和“歌多”,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面识字1中“归舟”、“渔歌”这两个词语来想象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船上人们辛勤劳作的情景,体味人们因收获而喜悦的心情,那么“装满一箩又一箩”这句诗也就不难理解了。想象,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了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同时,让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诗歌感受得更深,理解得更透。

    我想,不管是朗读还是想象,都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它们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情景。教学时,我们只有注意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让文本的画面在他们头脑中逐渐丰满起来,让他们在整体诵读中进一步整体感悟,最终与诗歌的情感产生共鸣。

    读《水乡歌》有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读《水乡歌》有感,欢迎大家转载和分享。分享网址:http://www.xs27.cn/zuowen/dhg/20965.html

    热门栏目